我常常說,移民不是只有頭部精英的選項,也不是投資人的專利。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只要你愿意了解、愿意走下去,就有一條路在等你。
最近,我接觸了一位客戶,他的故事代表了很多真實家庭移民路上的焦慮、猶豫、堅持和取舍。
今天我就來講講他,希望這段經歷值得我們所有人參考。
一段埋藏了十幾年的移民想法
H先生來自中國中部省份,一位80后,職業背景是教培行業。你沒聽錯——就是前幾年受政策影響最大的那個行業。
早在2011年,他曾去美國短期進修,種下了移民的種子。那時候,他也想過要不要去美國生孩子,但礙于家人反對作罷。
后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作為父親的他開始重新思考未來。
他很坦誠地說:“我的孩子不是那種特別拔尖的,但我不想因為一場考試、一所學校,把他的一生框死。在美國,機會是分散的,普通孩子也能有盼頭。”
這句話我印象特別深——不是“我非得翻盤”,而是“我想給孩子一個緩沖地帶”。
第一次簽約,第一次碰壁
H先生最開始選擇的不是麥克斯出國,而是另一家移民機構。
原因很簡單:那家機構報價更便宜,項目落地在芝加哥,他當時也咨詢過我們,但那一邊價格上更有優勢,他沒想太多就先簽了。
簽約后,他把希望都交給了對方。但一年多過去了,該機構的合作工廠出現問題,連I-140都沒能遞交,等于整整耽誤了他的排期。
而且,由于項目變動,他的原始優先日作廢了——這是在EW3排期日趨緊張的當下,非常現實的損失。
幸好,對方最后選擇全額退款。他沒罵人,只是感慨了一句:“移民這事,最怕的就是時間被白白耗掉。”
回歸麥克斯,也是一種重建信任
在經歷了前一家機構的項目中斷后,H先生開始重新評估。他對比了幾家公司,最后決定簽約麥克斯出國。
雖然我們報價高了一些,當年換算下來是3.5萬美元加5萬人民幣(未漲價前),加上當時匯率波動,他的確“吃了點虧”。
但他說:“至少你們流程清楚,答復及時,不會讓我擔心到睡不著覺。”
他甚至去“企查查”上查過幾家移民公司,發現有些機構官司纏身,于是更加堅定地選擇了麥克斯。
這一段選擇,可能從外人看起來很理性,但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二次下注,是一次對“穩妥”的深度渴望。
為什么還是選擇了EB3非技術?
H先生不是沒有想過其他方案。他了解過EB5,但資金實力不夠;看過加拿大、北歐、日本,但要么政策不穩定,要么非主流路徑缺乏長期規劃保障。他說得很直白:
“我就是想去美國,這是終點。即使這條路排期長、等待苦,但我知道它靠譜,是被法律保護的,是一步一步來,不靠運氣。”
所以,盡管已經錯過了一年多,他還是決定從頭來過。不是因為EW3最完美,而是因為它對普通人來說,最有執行性。
家庭如何達成共識?
H先生的家庭并不是一開始就支持的,妻子最初并不愿意移民,美國對她來說既遙遠又陌生,但經過H先生不斷溝通,她慢慢接受了。
尤其是孩子慢慢長大,國內的教育環境讓她越來越焦慮,也逐漸理解了丈夫的決定。
父母那邊更保守,父親已在養老院生活,母親仍跟他們一起住。他們考慮過未來的安排——或許可以辦旅游簽,一年一半時間在美國,一半時間回國。
這并不輕松,但對他們來說,是可以接受的過渡方案。
去了美國,準備做什么?
我問他:“那你到了美國之后打算做什么?”
他說:“還沒完全想好,可能嘗試開Uber、或者辦個小教育機構,也想學點技術,比如木工、電工。我們這些做教培的,動手能力不差。”
聽到這句我笑了。很多人總覺得移民美國就是“走下坡路”,但我反而覺得——愿意從頭開始的人,是最有希望的人。
他也說過,和群里上岸的朋友有交流,知道剛開始不容易。但他說:“我準備好了,放棄國內所有,不指望一步登天。只要政策不變、項目不坑,我認。”
H先生的移民故事,其實不是特別“傳奇”。沒有驚天動地,沒有逆天翻盤。他只是一個有判斷、有耐心、有家庭責任感的普通人。
但正是這樣的人,才撐起了EB3非技術這條路的真實價值。
他不是在追求“最快”,而是在追求“最穩”。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什么不能接受。他不怕苦,不怕慢,就怕被騙、被耽誤。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也許你也會從他的故事里,看見自己的影子。
好,以上就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了。
更多美國移民信息,歡迎關注麥克斯出國官方網站,為您提供最新的、最全面的移民咨詢。如果您有移民打算,我們秉持誠信和客戶至上的理念,嚴格根據申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專業的移民計劃,切實做到項目資料最完善、申請材料最規范、性價比最優,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微信添加小助手: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將為您免費制訂一份專屬的移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