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美國移民圈里傳得最熱的一個詞就是“金卡”,不少正在等排期的申請人開始緊張,擔心傳統的職業移民要受到沖擊。
有人說,金卡會占用EB1、EB2的名額,甚至讓其他EB類項目暫停。
也有人覺得,這只是個政治噱頭,真正落地的可能性不大。
到底哪種說法更靠譜?今天我就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大家聊一聊。
先從一個常識說起,美國的移民類別不是總統一句話就能增加的,每一個新的大類,都需要國會修改移民法案。
這種過程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博弈,歷史上能成形的少之又少。
所以,所謂的“金卡”在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單獨成為一個全新的類別。更有可能的情況,是把它塞到現有體系里。
如果真要落地,邏輯大概率是這樣的:認定“交錢=杰出貢獻”或者“交錢=國家利益”,然后把金卡放到EB1或者NIW的框架里。
這樣一來,就等于在EB1里憑空增加了一批“新客人”。這對整體排期的影響,就需要仔細分析了。
第一,對ROW(也就是中印之外的國家)來說,這幾乎相當于開通了一條直達EB1的快速路。
原本EB1的名額常常發不完,多余的會溢出到EB2、EB3,大家還能分一杯羹。
如果金卡加入,發不完的情況就會大幅減少,意味著中印申請人能夠分到的名額會更少,排期就可能變得更長。
第二,對中國和印度申請人來說,金卡并不是特別有吸引力。
能掏得起大額捐款的家庭,本來就不缺合法來美的渠道。他們可以走投資移民、跨國公司高管通道,甚至通過教育、工作簽證都能很順利地過來。
對這類人來說,美國綠卡不是稀缺品。金卡即使能走EB1,對他們的吸引力也有限。
真正被影響的,是原本依靠EB1溢出名額來緩解排期的中印申請人。
第三,還存在一種可能,為了給金卡騰出空間,移民局在操作層面上會減少其他EB類的批準量,甚至暫時擱置一些申請。
短期看,這會讓申請人覺得更慢了。但長期可能并不全是壞事,因為一旦金卡政策遇到阻力或者申請人數遠低于預期,移民局就會加快后續的審批節奏。
尤其是表B的推進速度,可能會因此出現一些改善。換句話說,有時候短期的波動,并不能直接推算出長期的趨勢。
有人會問,那有沒有最理想的可能?答案是有。如果國會愿意借金卡的機會,順帶修改移民法,擴大職業移民的整體配額,那就是所有人都能受益的結果。
配額增加,排期自然會縮短。但實事求是地說,這種可能性短期內并不大。
美國幾十年來沒有大規模修改過移民法,每一次想動都困難重重。金卡更可能是個噱頭,而不是一個真正能撬動移民格局的工具。
再看金卡本身的吸引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這是不是沖著全球的富豪去的?表面看是這樣,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一個矛盾。
能捐得起金卡的富豪,真需要一張美國綠卡嗎?這些人早就能自由出入美國,也不缺簽證渠道。
反而從稅務角度看,美國并不是最優選擇。
比如維京群島、巴拿馬、甚至中國香港、新加坡,這些地方的稅務條件比美國好太多。
對于已經是高凈值人群的人來說,去這些地方反而更劃算。美國是全球征稅,一旦拿了綠卡或者入籍,就意味著他們要把全球收入攤開來交稅。這顯然不是他們的最佳選項。
那美國能拿什么吸引他們呢?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就是政治參與。
有些超高凈值人群確實想深度介入美國政治,希望子孫后代能更快融入美國社會,他們可能會覺得金卡有價值。但這種需求太小眾,不可能撐起整個政策。
所以,我的判斷是:金卡即使推出,短期內對職業移民格局的影響有限。
它更像是一個政治籌碼,美國政府用來表態:我們歡迎有錢人。
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移民排期的問題。對普通申請人來說,最需要關注的還是:EB1溢出名額可能減少,中印排期可能延長。其他國家的申請人影響相對較小。
最后,我想說一句。移民政策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隔幾年就會有新花樣。
每次消息傳出來,都會有人擔心天要塌了,但最后往往沒那么嚴重。作為申請人,更務實的做法是專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比如: -確保材料準備真實完整;-選擇合規穩妥的項目;-提前規劃,不要等孩子快超齡才著急;-保持耐心,移民是一場長跑。
政策走向我們無法左右,但能左右的,是我們自己是不是做好了準備。
金卡也好,排期也罷,最終決定能不能拿到綠卡的,還是你是否走在一條穩妥的路上。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