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所長,用大白話說清移民這件事。 前兩天有個客戶和我聊到一個問題,問得挺有意思。
他說,AI現在發展得這么快,連寫文章、做設計都能替代一部分人了,那以后雞肉加工廠、快餐店這種簡單的體力崗位會不會也被取代?
如果將來雇主不需要那么多人力,那我們現在辦的EB3非技術是不是就要沒戲了?
這個問題其實很典型,很多客戶心里可能也有類似的疑問。我今天就把這個話題展開說一說。
先說結論,AI的確在突飛猛進,但短期內它還不可能完全替代低端勞動力。
雞肉加工廠和快餐連鎖這種行業的崗位,聽起來是簡單的體力勞動是吧?
但其實沒大家想的那么簡單,在工廠呆過的人應該比較清楚,整個工作過程的操作其實復雜多變。
比如在雞肉流水線上,原料的大小、形狀、損耗等等都不一樣,標準化難度很高。
理論上可以用機器人去做,但機器采購成本高,維護成本高,還需要專人培訓。
對于利潤率本來就很低的加工企業來說,用機器人不但不劃算,還增加了運營負擔。
所以從經濟角度講,雇人工更合算,也更靈活。 那賽百味這樣的快餐店行業呢,也好不到哪里去。
別說端盤子、收銀這些環節了,光是應對客人的臨時要求或者現溝通協調,機器根本就做不到。
你去過快餐店就知道了,哪怕店里有自助點餐機,但依然有大量員工在跑堂或者清潔。
這些工作需要靈活應變,遠遠不是幾臺機器能完全搞定的。
第二點,美國的移民政策不是單純為了補勞動力空缺。
EB3非技術這個項目是寫在美國移民法里的,并且施行了二十多年,經歷過不同的總統、不同的經濟周期,依然穩定運行。
它背后的邏輯是除了彌補勞動力缺口以外,也代表了美國社會內部的政治妥協和平衡。
換句話說,這個通道不是因為“有沒有人干活”才存在,而是作為移民體系的一部分長期存在。
即使某些崗位未來自動化程度提高,也不意味著EB3非技術馬上消失。
第三點,即使行業發生變化,雇主資源也會隨之調整。
很多人只知道雞肉廠,但實際上EB3非技術雇主還有快餐連鎖、超市、清潔公司、勞務派遣公司。 過去十幾年,雇主類型就不是一成不變的。未來如果雞肉廠真的減少用工需求,也會有其他行業接盤。只要通道存在,就會有新的崗位出現,申請人不需要過度擔心。
第四點,也是我反復強調的,EB3非技術的重點不在于“你要在流水線干一輩子”,而在于“通過它拿到美國綠卡”。
項目要求你在雇主崗位工作一年,履約完成之后,你就可以自由選擇工作,不受限制。 很多客戶在雞肉廠工作一年后,就轉去別的行業,或者干脆自己創業。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過渡。就算未來某些工廠自動化了,你也不可能被困在一個崗位。
說到這里,我還想多講一點。AI和自動化的確會改變很多行業,但在美國這種高度市場化的社會里,技術能不能替代人工,更多是經濟賬,而不是技術本身。
AI能寫文章,但企業為什么還要雇編輯?因為人工寫的更有溫度。機器人能切雞肉,但為什么工廠還要雇人?
因為綜合成本更低。 技術的進步不會馬上就能改變所有現狀,它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和利益權衡。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本來就有缺口。年輕人不愿意干苦活累活,當地人寧可去做兼職、打零工,甚至躺在家吃低保,也不想進加工廠或者快餐店。
這個矛盾不會因為AI的發展而消失。反而在短期內,EB3非技術這種項目對美國來說依舊有意義。
所以對申請人來說,真正需要關注的不是“未來工廠是不是都換成機器人”,而是“我能不能盡早把排期鎖住,把綠卡拿到手”。
因為排期在那兒擺著,要等八九年,等你排期到的時候,政策還是政策,你的身份已經穩了。
即便那時候某些工廠自動化了,項目本身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會換成別的行業在接納新移民。
總結一句話:AI再強大,它短期內取代不了這些體力崗位,美國的移民政策也不會因為一兩個行業變化就取消EB3非技術。
這個項目的本質,是為普通家庭提供一條合法、穩妥的移民通道。
好,以上就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了。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