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麥克斯團隊收到一位EB1A客戶傳來的好消息,他的案子最終順利批準了。
但這一路走來并不輕松——他經歷了一次RFE(Request for Evidence,補件通知),補的內容不但多,而且還非常“刁鉆”。
好在我們配合得當,客戶也非常信任我們的策略,最終把這個案子救了回來。
這位客戶其實不屬于“閃閃發光”的典型背景:不是高校教授,也沒拿過什么國際大獎,更不是行業協會的主席。
他的路徑是國內多段大廠背景,有幾項核心專利,也寫過幾篇技術文章。
說實話,這樣的背景,在EB1A申請里屬于“中等偏上”——你得把握好舉證節奏和邏輯鏈條,稍有疏忽就容易吃虧。
收到RFE后,我們做了三件事:
第一,先拆解移民官的邏輯,看他到底在質疑什么;
第二,逐條列出可反駁的方向,準備具體材料;
第三,全面補強每一條主張,避免被對方抓住“材料不夠實證化”的漏洞。
舉幾個例子。
專利影響力:
移民官承認了客戶有幾項公司商用專利,但質疑“缺乏公司外的影響力”。這在很多非學術申請人中是高頻問題。
我們怎么應對? 我們把這些專利提交到了Google Patents,再把被引用次數抓了出來,重點是:其中一項專利被華為、IBM、高通等多家國際大廠的專利引用。
這個“被引用”本身就是技術傳播價值的體現,而且不是國內的小公司,是全球巨頭引用了你的思路。
我們還請了2位沒有直接合作關系的同行專家,寫了推薦信,解釋該專利在行業中的應用價值,并注明這些引用記錄是公開可查的。
這就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嫌疑,把影響力落到實處。
重要角色:
移民官說材料里沒看出他在團隊中承擔了什么關鍵責任,還特地提了一句“你們公司不是杰出組織”。
我們這次沒有用公司本身的“名氣”來講,而是從項目角度切入。
我們整理出客戶在兩個大型項目中的職責范圍,列出他參與的模塊、技術分工,還附上項目管理系統中的任務記錄截圖,里面清楚顯示:他承擔了系統架構設計和關鍵路徑的核心模塊,并且負責上線后的問題追蹤。
這些內容,再配合我們準備的一封項目負責人的推薦信,明確指出:“該員工負責的模塊如果沒有如期上線,整個項目的交付將延遲。”——這就是實打實的“不可替代”。
高薪:
移民官從salary.com調了數據,說客戶的薪水在美國標準下“并不突出”。 我們直接用USCIS曾經認可的AAO案例反駁,說明不能機械地比對收入數字,而要結合申請人所在國家和行業的收入水平來看。
我們提供了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高級工程師的平均薪資報告,并指出該客戶屬于薪資前10%的區間。
同時我們還強調了一個細節:客戶的薪酬中包含股權激勵和年度分紅,這些都不在salary.com的比對口徑內。
我們附上了公司發放的年度獎金證明和股權合同,作為薪酬結構補充。
媒體報道:
移民官不認可他提供的技術采訪,認為不是“主流媒體”,內容也未體現“杰出”。
我們這次的做法很實在。先不跟他爭“你說主流我就得CNN級別”,而是解釋這些行業媒體雖然不是大眾新聞,但在業內認可度高、流量可觀,還提供了這些平臺的訪問量截圖。
然后,我們再補充了幾篇內容質量更高的采訪文章,并在正文中加了明確說明:受訪人為該技術項目核心研發者。
我們不是去否定移民官的判斷,而是拉回“業內認可”這個邏輯。你說主流,我就證明行業主流;你說不突出,我就補內容更飽滿的報道給你看。
整個RFE回應稿,我們提交了近40頁材料,遠遠超過原始petition本身的厚度。
最終,這個案子順利批準。
怎么說呢?現在的EB1A,早已不是那種“準備一份材料通殺”的年代了。不是說你能寫、能排版、能美化就夠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站在移民官的角度,一遍一遍替他解答那個問題: “你憑什么,是這個行業里我應該優先批準的人?”
如果你也正在準備EB1A,或者已經遇到了RFE,不妨把這篇文章保存下來,對照一下你手上的材料,有沒有講得太虛?有沒有舉例不夠實?有沒有邏輯鏈不夠完整? 移民不是拼背景,是拼材料。
每一個被RFE后救回來的案子,都是一次“專業+細節”的勝利。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