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日本那邊終于坐實了一個傳了很久的消息——經營管理簽證的門檻真的要提高了,500萬日元的“入場券”將正式漲到3000萬日元,而且還必須雇一名全職員工。
這不是什么風聲,而是日本出入境管理局明確表示將年內修法、正式落地的內容。
對于很多原本打算走這條路來日本“低成本移民”的中國中小企業主來說,意味著一件事:
這條看似“性價比高”的身份配置通道,馬上就要變成高門檻、高要求的少數人游戲了。
其實這不是孤例,這只是一個信號,一個標志。你會發現這兩年一個明顯的趨勢:全世界對中國移民,尤其是合法路徑下的普通家庭移民,越來越“挑剔”,越來越“緊”。
過去你花點錢、找家靠譜公司、提交些資料,也許幾個月、一年左右就能拿下身份,但現在,幾乎每個傳統移民國家,都在一點點抬高標準、縮緊通道。
來,咱們一個個看:
美國 EB5 投資移民,原本50萬美元,現在漲到80萬-105萬美元,排期動輒幾年起步,資金來源審查非常嚴格。
EB1A 杰出人才要求越來越細,不僅要有媒體報道、獎項背景,還要“國際公認”,過去那種包裝得漂漂亮亮就能過的時代早就過去了。
加拿大的聯邦快速通道(EE)配額削減,雅思必須考,分數線一再上調,原來70多分能上岸,現在很多省提名都飆到90分以上。
澳洲技術移民、雇主擔保,英語要求直接飆到雅思7分甚至8分,職業清單大幅縮水,原本熱門的廚師、市場經理等職位直接砍掉。
新西蘭技術移民改革更徹底,積分重算、雇主要求變高、申請門檻直接翻倍,投資移民則從150萬紐幣漲到300萬。
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過去靠購房移民的黃金窗口,也陸續關閉或者門檻變得高不可攀。
日本本來就不是“移民國家”,這次經營管理簽證調門檻只是一個開始,背后更深層的是“不歡迎短期套利心態”的官方態度。
這些政策收緊并不是孤立的現象,而是一個趨勢,而且這個趨勢非常清晰:以前大家都歡迎你來“花錢+落地”,現在他們更想看到你“真經營、真融入、真留下”。
再補一句,尤其是針對中國申請人,很多國家雖然表面上政策統一,但內部審核的“主觀尺度”其實并不一樣。
換句話說,就算政策沒明說針對你,但在執行上,很可能會對你特別“嚴格對待”。
為啥會這樣? 說白了,是“人太多”+“案例太多”+“信任太少”。太多人不是為了移民生活,而是奔著賬戶、資金、子女教育、臨時跳板這些“目的性很強”的目標去的,這在過去幾年已經被各國稅局、移民局識破。
于是大家都開始“上緊發條”。
以前很多人總覺得移民這事“什么時候做都行”,反正政策一直都在,心里想著“等等看有沒有更便宜的、排期更短的、限制更少的”。
但現實一次次證明:政策是越來越緊的,窗口是越來越小的,便宜的是越來越少的。
如果你現在還在觀望,那我想提醒你幾件事:
所有政策都有滯后性。你今天看到的門檻,其實是半年甚至一年前的政策設計,等你準備好,新的門檻可能已經出來了。
移民從不是“短跑”。無論是EB類還是經營管理,準備材料、審核流程、等待排期,每一環都可能耗你數月甚至數年,想“火急火燎”幾個月搞定,幾乎不可能。
真正“能走的人”,不是條件最好的,而是最早決定的。2018年猶豫的人,到現在還在猶豫;2018年下定決心的人,已經拿綠卡了,孩子在美國讀初中。
當然,咱也不是說一定現在立刻要走,而是想強調:如果你心里真的有一個“想給自己和家人留個身份”的念頭,那就不能再無限拖下去了。
哪怕現在資金不夠、條件還差點,也應該開始規劃、準備、找方向。一步步來,別等門徹底關死了才后悔當初沒邁出去。
移民,不是跟風,不是博弈,也不是投機。它是你人生里最重要的一次“重新選擇權”。
而這個選擇權,一旦錯過,很可能永遠都沒有了。
不是世界不歡迎你,而是你不能再猶豫了。越早動手,越多退路;越晚猶豫,越少機會。 這,就是現實。
我們不嚇人,只講實話。希望你看完這篇文章之后,能明白一件事:世界的大門,并不總是敞開的。
更多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