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麥克斯出國后臺又收到了不少朋友的私信,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 所長你覺得26財年的EB1A排期,會不會動?會不會加快?要不要現在就遞交?
我今天就借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我的個人判斷和一些邏輯推演,先說在前頭,這純屬個人預測,帶點自娛自樂的成分,但盡量做到有據可循,幫你看清方向,做出理性決策。
說實話,我個人是相對樂觀的,我對26財年EB1A排期能每月推進三四個月,還是有信心的。
原因其實很簡單,只要移民局不“人為操作”,這條通道就還算暢通。什么叫人為操作?比如移民局不想讓你動,就干脆不更新排期表,就算你前面有名額、條件也達到了,也照樣卡住你不批。
移民局要這么做,其實操作門檻不高,技術上完全能做到。
畢竟他們現在最頭疼的問題不是缺申請人,而是庫存實在太多了。 你可能沒想到,現在美國移民系統整體的綠卡積壓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驚人的水平。
Newsweek之前報道說,移民局現在積壓著幾千萬個各類移民案件(含親屬類、職業類、庇護、TPS等)。
這個數字是驚人的,相當于一個小型國家的人口。如果這些人全都能落地美國,美國的格局可能直接重寫。
我們可以這么想象一下:如果你今天在移民局上班,是一個剛入職的工作人員,哪怕你每天處理50個case,不吃不喝、不請假,干到65歲退休,也不一定能把現在的庫存處理完。
在這種情況下,移民局最有可能干的一件事是什么?不是開放更多的名額,也不是雇傭更多的審查員,而是“限制新增”。
也就是說,先暫停新案子,把現有的處理完再說。這個邏輯非常像加拿大、澳洲、新西蘭的“打分制入池”政策。
這些國家經常搞的操作就是: 入池人數太多,就提高打分線;分數線還壓不下去,就直接暫停收新案;處理完舊庫存,再重新開放。
美國雖然不是打分制國家,但面對超負荷的積壓壓力,也完全有可能采取類似的策略。
所以如果你問我,現在是不是該提交EB1A?我會告訴你,現在不交,過陣子可能連“等”的機會都沒有了。
同時,我們也看到近期美國在整頓一些濫用路徑,比如政治庇護。
現在政庇申請第三國原則、費用提升、等待期延長等等,都在悄悄地調整。
以前很多人說政庇是捷徑,現在來看,也未必能持續。 政策在變,風向在變,移民局的重心也在變。
那些原本“低成本快速上岸”的方法,現在反而成了高風險路徑。
再反過來看EB1A,雖然很多人覺得門檻高,但好處也特別明顯。
首先,它是寫進美國聯邦法的合法職業移民通道;
其次,沒有強制雇主要求,可以自己DIY;
再者,一旦通過,拿的是永久綠卡,不用依附任何人,身份獨立,子女也一并受益。
而且每年美國專門為EB1類項目預留了一定的配額,雖然會排隊,但至少是個有規則、可預期的通道。你只要條件符合,排期到了,大概率是可以落地的。
當然,也不能說EB1A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沒有任何移民路徑適合所有人。
如果你有親屬移民的渠道,有靠譜親戚可以擔保你,當然另當別論。 但大多數人其實是沒有這種選項的。那你就只能在EB類移民中找機會。
而在EB類中,EB1A是唯一一個你可以靠自己發起、不用別人擔保、流程清晰透明的途徑。
我們公司現在很多客戶,其實就是這種“高潛力型人才”:論文不多、獎項不多、但做過行業領先項目、有過關鍵角色,也能撐起一個case。
所以,回到最開始那個問題:26財年排期會怎么走? 我還是那句話,如果沒有人為卡殼,移民局就按照正常節奏走,推進三四個月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現在還在觀望,那我的建議就是:別等太久。尤其是你的材料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不如早點遞上去,把自己的位置先“占上”。
因為就算你晚一年遞交,排期也不會因此縮短,反而會越排越遠。
現在的綠卡,是用“先到先得”的原則處理的,越早提交,越早排期,越早看到希望。 移民這件事,從來不怕等待,就怕錯過。
你現在看到的是排期8個月沒動、審批積壓很嚇人,但再晚一步,很可能就是“想交也交不了”的局面。
移民局可從來不會提前通知你說:“我們要收緊了”,他們只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啪一下關上大門。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做出更穩妥的判斷。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eb3581(復制微信搜索添加即可)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