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新聞的時候看到一則消息,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說是香港懲教署公布了2025年DSE考試成績,居然有青少年在囚人士考出了5**的好成績,還有幾位直接達到了本地大學的錄取標準。
照片上那些穿著囚衣的年輕人舉著成績單,雖然面部打了碼,但可以想象得出肯定是一臉的開心。
但老實說我第一反應還真不是欽佩,而是感慨:這年頭在香港連坐牢的都能上大學了,而大陸的孩子,卻在拼命搶那有限的本科名額。
如果你家孩子剛經歷完高考,這個對比可能就更刺耳了,2025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有多少呢?1335萬! 但本科錄取名額只有大約460萬,本科錄取率也就三分之一出頭吧。
而且一本線往上的就更少了,只有13%左右,985、211的錄取率加起來甚至不滿7%。
另外復讀生也是越來越多了,占比已經突破40%,也就是說每100個高考生里,有40個是去年已經拼過一次的。這是場真正的“千萬人大戰”,說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那是實至名歸的。
而另一邊,香港的少年犯居然還能憑著DSE考上大學,你說荒不荒唐?
當然這事也不能完全怪制度,人家也是真拼了,懲教署說這些孩子努力備考,在老師的指導下拼下成績單,是“更生計劃”的成果。
但這也讓我們不得不認真看看DSE考試和香港身份背后的含金量。
很多人其實不太了解什么是DSE,你可以理解為它就是香港的高考,全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每年一次,采用4+2考試結構——四門核心課: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加上兩門選修。
DSE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全球唯一可以用中文答題、且受到內地、香港和全球高校廣泛認可的公開考試。
香港八大、內地重點高校,甚至英國、澳洲、加拿大的新西蘭的大學,都承認它的成績。 而且,DSE不強調一考定終身。
它的考試分值是等級制,每門滿分7分,叫做5**。
六門滿分42分,一般考到35分左右就有非常高的大學錄取機會。
比起大陸高考那種“高壓鍋”式一次過,DSE的制度更加人性化,也更注重學生的長期表現。
最關鍵的是,大陸學生也是可以報名DSE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是有香港身份的孩子,可以作為“本地生”參加DSE考試,那么就有資格被香港中學保送,享受本地招生計劃;
第二是年滿19歲或者完成高中課程的學生,就能以“自修生”身份報名,也有資格考DSE,只是起點和資源沒那么有優勢。
所以如果你在孩子18歲前規劃好香港身份,后續入學DSE、走升學路線就簡單得多了。
別看那些“少年犯”身份不好聽,但他們畢竟是本地生,哪怕在監獄里也能安排老師教教學和安排報名考試,教育資源是真實傾斜的。
換句話說,只要有香港身份,就能享受這個制度紅利。
而大陸考生這邊呢,雖然資源也在向重點學校傾斜,但全國千萬人競爭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變,很多家庭拼了命地讓孩子上補習班,咬牙買學區房,甚至跨省“高考移民”,只是為了多爭取幾分。
結果拼到最后,可能還真不如換條路走,所以我看到有網友對開頭的那個新聞發出一句感慨,說“大陸考生連香港囚犯都不如”,其實也不能說全是情緒發泄,本質上反映的是一種現實落差。
教育,是個講規則和路徑的事。有時候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選錯了賽道。
香港身份,就是一張通往另一套游戲規則的入場券。你有了它,孩子就能以本地生身份參加DSE,有機會入讀香港八大,或以國際身份申請世界名校。
哪怕以后想回內地,也能通過華僑生聯考相對輕松地進入985/211院校。這些渠道,是普通高考考生想都不敢想的。
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越來越多家庭開始做香港身份的規劃。不是因為盲目跟風,而是因為看清了國內教育的現實。
你別說別的,光是那個“多一次選擇權”的機會,就值了。
與其在高考獨木橋上疲于奔命,不如換個角度想一想,你能不能為孩子,提前規劃好一條更適合他的教育路。
從現在開始,不妨就做個測評,看看你家是否有申請香港身份的資格。早點準備,未必能一步登天,但至少能讓孩子未來少走彎路。
畢竟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這么現實——你愿不愿意早做決定,往往決定了你和別人孩子,起跑線上的差距。
更多香港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eb3581(復制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