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排期剛出來,朋友圈和移民群里又炸鍋了。
除了舊政EB5前進了685天,其他幾乎所有類別,紋絲不動。EB1不動,EB2不動,EB3不動,連大家寄予厚望的EW3,也是一點沒挪。 很多朋友第一時間發消息來問我:“M叔,這是不是意味著沒希望了?”我說,別急著難受,這其實一點都不意外,說實話,在我的預期之內。甚至我想說一句:現在的排期能不倒退,就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你從年初就開始關注排期節奏,其實會發現一個規律——今年整個EB類(職業移民)名額是偏緊的,特別是EB1,基本可以判斷已經用完了。
今年能從頭批到尾,毫無波瀾地走完流程的,真的鳳毛麟角。
我一直跟客戶強調一個概念:移民的路,從來都不是順風順水的。 有的時候你看到的“快”,并不代表可持續;你看到的“慢”,反而代表了一種確定性。
就像現在的排期,雖然看著“原地踏步”,但至少它沒有大幅度倒退,也沒有因為系統混亂而停擺。
這在移民局過去幾年調整不休的節奏下,其實已經算得上穩定。
很多新關注的朋友,可能還不是很了解排期這個東西的底層邏輯。我在這里也順帶簡單說說: 美國每年職業移民的總名額是有限的,通常控制在14萬個綠卡以內;這14萬個名額要分給EB1、EB2、EB3三大類(每類約占28.6%);每個國家還能拿的份額也有限——不超過總名額的7%,這就是所謂的“國家配額”;像中國、印度這種申請人基數大的國家,每年都遠遠超過這個上限,所以自然就“排隊”;之前因為疫情、行政政策等原因,家庭類移民配額沒用完,回流到了職業類,造成了2022、2023那種“短暫提速”的奇景;但2024年開始,這種“回流福利”沒了,總名額回歸緊張狀態,申請積壓加劇,排期自然又慢了下來。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原地不動”,不是系統壞了,也不是移民局不想處理,而是名額真的用完了,資源調度到了瓶頸點。
有朋友說,那我是不是應該換項目?比如EB1A是不是好一些?這時候我更建議你先冷靜想一想:EB1A雖然是“快通道”,但前提是你要有杰出的科研、專業背景,還要通過極其主觀的“最終判斷”,而且目前排期停滯,哪怕你批了I-140,后面也可能收不到綠卡,因為名額沒了,系統只能先給你發個“CRP”(條件性批復,等名額)。
也有人問,那我是不是該再等等,說不定明年就快了。我一般會說,“等等當然可以,但你得排在隊上”。
你不進隊,你永遠只能等那個“最理想的時刻”。但現實是,移民系統不是等你準備好了才運轉的,它一直都在向前推進,真正能拿綠卡的人,都是已經在隊上排著的那批人。
所以我常說一句話:“能落地的排期,遠勝于無法落地的承諾。”像EW3,雖然排期是8年,但好就好在——它寫在移民法里,流程明確、項目成熟,等就完事了。
你不需要出國念書,不需要英語滿分,不需要花幾百萬投資,更不需要每年去做什么背景提升。你只需要: 健健康康;保持材料真實;有耐心等排期;最終履約一年工作。 這在移民領域里,算是一種非常“腳踏實地”的辦法了。
你也許覺得8年很久,但時間本來就是要流逝的。你不上車,8年后你依舊沒有身份;你上車了,哪怕等,至少在往前走,等到了,就能登陸。
給正在等排期的朋友幾個建議,穩住心態:
不輕易換項目,不頻繁咨詢“有沒有更快的路”;
材料不要造假,不要瞞報;有任何流程更新或狀態變化,第一時間配合我們準備材料;
趁著排期階段,該賺錢賺錢,該養娃養娃,正常生活;
保持與專業顧問的溝通,別陷入“信息繭房”。
移民不只是拿一張卡,而是你和家人決定去過另一種人生方式。排期不動,也不代表你沒有選擇,而是系統還在篩選。
當你真正理解“時間換結果”的邏輯,就會知道:慢一點、穩一點,不代表錯;反而可能,是普通家庭最靠譜的一條通道。
更多美國移民信息,歡迎關注麥克斯出國官方網站,為您提供最新的、最全面的移民咨詢。如果您有移民打算,我們秉持誠信和客戶至上的理念,嚴格根據申請人的具體情況,制定專業的移民計劃,切實做到項目資料最完善、申請材料最規范、性價比最優,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微信添加小助手: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將為您免費制訂一份專屬的移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