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讀者留言問我:川普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折騰,我們這些做科研的,還有必要搞EB1A和NIW嗎?
看到這個問題,我一時語塞。 因為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是或否的問題,它背后涉及的,其實是很多人對“科研人”這群體以及美國移民趨勢的刻板認知。
今天咱們麥克斯團隊就來聊聊:川普回歸以后,科研類移民的路,還通嗎?
誰才是EB類移民的“主力軍”?
很多人一提起EB1A或者NIW,就會下意識地想到,高校博導、院士、實驗室科學家,仿佛非得,頂刊年發五六篇,才配得上“杰出人才”這四個字。
但真實數據卻告訴咱們:2020年疫情過后,EB類移民申請人數著實暴增了,而且主力申請人,其實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些“體制內科研人員”。
我們經手過的大量EB1A案例中,有的是跨國公司的技術負責人,有的是新興科技公司的產品經理,也有做教育培訓、AI平臺、甚至獨立藝術項目的人士。他們有個共同點:懂得風險在哪,也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出手。
而反觀國內,許多本土博士或者純粹學術背景的申請人,反而更容易“靠天決定收成”。
也就是說,他們缺乏規劃的意識,在將證據進行整合方面能力不足,與此同時也缺少及時行動的決斷力。
這類人并非不能申請,實際上他們很容易就會錯失良機。 所以說EB1ANIW并不只是給傳統科研人準備的,它更像是中產知識群體的“身份工具”。
本質不是你是不是博士,而是你有沒有資格、有沒有勇氣、有沒有系統地把自己“講明白”。
川普來了,科研人真的“退潮”了嗎?
2025年,川普強勢回歸,關于OPT被取消,F1簽證收緊,哈佛大學被“點名”華人留學生被重點審查……這些新聞輪番刷屏,而且讓很多人開始感到恐慌。
其實稍作思考便會發現,此類情況并非首次出現,過去也有過類似經歷,這樣的話大家不必過度驚慌。
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些動作,主要是針對“短期身份持有者”,比如說F1、J1、OPT這類人群;而EB類申請者(不管是EB1A還是NIW),早已處于另一條“長期路線”上。
根據我們追蹤的USCIS數據,即使是在2023年移民政策不明朗、排期吃緊的情況下,EB類移民申請依然持續增長。
所以說移民政策在收緊,但申請人并沒有“消失”。
為什么?因為美國依舊是全世界科研人才最集中的流動地。它有制度、資源、法案和路徑,即便川普再怎么“喊口號”,真正的改變也并不會一夜之間發生。 真正該焦慮的,是那些沒有身份,還在等讀博畢業拿OPT的人。
他們才是這波風暴中,最先被“掃射”的對象。 而你如果已經在申請EB1ANIW,或者正在準備相關材料,那你走的是“正門”不是“側門”。
這類長期項目,哪怕審理速度慢一點,申請門檻高一點,但邏輯是穩定的,規則是明確的。
身份意識強的人不會退出,只會更主動
很多人愛看“排期表”,用來預測未來,其實真正對申請人數產生影響的,從來都不是政策,而是那種“身份焦慮”。
疫情這三年,把許多中產階層“教醒了”。他們明白,不能僅僅只談發展,而且還得給孩子以及家人一個穩定的落腳點。
川普上臺,看似加劇不確定性,但實際上反而刺激了更多人“提早布局”: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高學歷、高職級的人,主動來咨詢EB1A和NIW,不是因為他們怕什么,而是知道——再等只會更難。
而科研人這一群體,本身就在信息鏈條上游。真正有想法的學者、工程師、項目合作者、AI科學家,從不等機會,而是找出口。
他們不會因為政策變動而退縮,而且只會選擇更專業的團隊,做更扎實的準備,繞開更低效的路徑。
學術科研人申請美國移民,是在比拼判斷力。川普確實或許會讓移民局審查得更為嚴格,而且EB1A和NIW向來都并非是“抄近道”的項目它們本身就需要進行論證、制定策略以及付諸行動。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有成果的科研人,也確實計劃以美國為長遠目標,這樣請別因為川普的幾條政策“喊話”而自亂陣腳。
在我們看來,這反而是個信號:留學生的窗口在收緊,但移民者的賽道還在敞開。 你要做的,不是觀望,而是判斷自己適不適合現在上車。 #美國移民 #美國綠卡 #移民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可以聯系我們麥克斯出國,我會安排專業的移民顧問一對一給您評估適合的移民方案。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