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后臺有好幾位朋友問我:“所長,EB3的排期還有可能再動嗎?是不是要一直卡著不動了?”
其實每年這個時候,大家的焦慮我都能理解。表B剛更新,動得慢,表A看著不穩,就容易心里發慌。
很多人都在想,要不要干脆轉EB2?或者干脆停一停,看明年再說。
但如果你真去看歷史數據,就會發現EB排期的走勢,從來就不是一條直線,它更像潮水。
退得快的時候,誰都慌,漲得猛的時候誰都來不及反應。你要是沒趕上那一波漲潮,就得在岸邊再等一輪。
每年的潮水基本有兩次大的波動。
第一次在財年初,大概是每年10月到1月之間,這一波主要是小奧本(美國國務院簽證辦公室)把新財年的名額重新分配,
看看上一財年各類別、各國家的消耗情況。
第二次大波動,通常出現在春季或者初夏,那是他們根據實際發卡數據來“微調”的階段。
所以現在大家關心的這個問題——“EB3接下來幾個月還能不能進”——其實關鍵還是看名額消耗速度和池子里的申請量。
從我個人的判斷來看,我反而覺得,這一輪EB3是有可能再前進的。
先說個背景。最近兩年,美國的整體就業市場其實挺有意思的。高薪崗位在縮,低技能崗位在漲。
Layoff潮一波接一波,但大部分裁掉的都是工程師、管理崗、分析崗這些高成本人力。
而制造、物流、倉儲、餐飲這些崗位,反而缺口越來越大。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EB3作為真正的“employment-based”類別——也就是基于勞工雇主的移民——它的真實需求還在。
但另一頭,能提交485的人變少了。尤其是這兩年很多在美留學生、H1B持有人失業后回國,或者干脆放棄身份規劃,導致EB3的485遞交量明顯減少。
以前EB3的排期被壓住,很多時候是因為485 backlog太多。你名額給了,但485批不完,名額就用不完。
那現在這一塊的堰塞湖如果在慢慢消化,再加上新名額的釋放,就容易形成“小躍進”。
還有一點,過去兩年EB2和EB3的池子被人為打亂了。 2023年那次排期“大進”,EB3一度比EB2快了一年。當時很多人從EB2降級到EB3,導致EB3的積壓量暴漲。
到了2024年,他們又被迫反向升級,結果兩個池子都膨脹。 現在這個階段,其實是EB3在做結構性恢復。
簡單講,就是它在“消化自己制造的泡沫”。從趨勢上看,這種修復期一般持續一到兩個季度。
再說SO(spillover)的問題,也就是名額溢出機制。 很多人沒注意到,2025財年FB(家庭團聚類)發卡量依然偏低,意味著還會有多余名額流向EB類。
再結合ROW(全球其他國家)的用量下降,理論上,中國區EB3有機會再吃一波SO。 當然,別指望那種一次性前進一年、兩年的“火箭式”走勢。
那種大躍進通常都是在特殊年份,比如疫情后名額堆積期,現在基本不太可能。
但往前推個兩三個月,或者把表A、表B之間的差距再縮一截,這種“小進”是完全有可能的。 還有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現在的排期節奏,已經不再是純粹的“按名額算賬”,而是“按政策節奏”調控。
小奧本最近幾次發的公告都透露一個信號——他們更愿意用“波段操作”的方式。
簡單講,就是開年先放一波,讓市場動起來,看申請量反應,再做調整。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有時候你會看到表B動得很快,但485批復卻卡著不走。那不是移民局“懶”,是他們在看市場反應。
看誰真的交表,看哪個類別積壓最快,再根據實際使用率去調。 從我們內部客戶群的情況看,今年上半年開始排隊的EB3客戶,I-140通過率明顯提升,485的補件頻率也下降了。
這說明簽證官手頭的案量在變輕,反而可能是個好信號。
因為每當案量松動,他們就有余地去重新分配排期。
當然,也要講句實話。EB3的大進,永遠是“先有小陽春,再有高潮”。
不會像股市那樣突然爆發,更多是慢慢推上去。 你要是太早下定論,容易錯過節奏;太晚看結果,又會被拍在浪后面。
最穩妥的做法,還是保持遞件狀態,別斷檔。 移民政策的窗口期,不是等來的,是準備好的人先用的。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