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刷論壇的時候,看到一條帖子,標題是《排期十年黨太害人了!當年差點遠走加拿大》,讀完以后我笑了,但更多是替這位博主捏了把汗。
因為這件事,其實在我們客戶群體里發生過不止一次。
很多人就是因為聽信了所謂“排期十年”的說法,嚇得趕緊轉頭去看加拿大、澳洲的移民通道,結果有的真就繞遠路了,錯過了美國綠卡的最佳時機。
先簡單說說這個博主的經歷。他在美國工作,結果因為老板不待見,差點被裁員。
那段時間本來心里就慌,再加上論壇上一堆“排期十年”的言論,說EB2、EB3至少要等十年才能拿到綠卡。
他一看這日子沒法過了,趕上加拿大那時候開放了針對H1B持有人的通道,就差點舉家搬去加拿大。
甚至還面試了一家大廠,雖然最后沒通過,但如果真要了他,估計現在他都會拍大腿后悔。
因為去年12月,美國這邊排期突然大躍進,他直接B表遞交了485,還拿到了combo card,眼下離排期真正排到也就三個月左右。
反觀加拿大那邊,當時的通道現在早就變了,政策反復無常,如果真走過去,最多也就拿個工簽,還不是永居身份。要是他真聽了“十年黨”的話,現在可能天天都在后悔。
那什么叫“排期十年黨”呢?簡單說,就是一群人整天在論壇、微信群、社交平臺上唱衰,說EB2/EB3技術類排期起碼要十年起步。
你要真信了,很容易就被帶節奏。細究一下,其實大致分三類人:
第一種,就是已經上車的。
他們覺得人少一點,自己排期就能快點,于是就嚇唬別人說“十年排不到”,希望你退掉,讓出名額。
第二種,是投資移民的中介。
美國的職業移民項目對他們來說沒什么油水,能賺錢的還是EB5、基金類,或者干脆推薦你去歐洲買房。于是就夸大職業移民的難度,好把你往別的方向推。
第三種,就是完全不懂美國移民的中介或者自媒體。
他們只會拿移民局的140批件數來算所謂的需求,但實際上里面有大量重復申請。比如很多EB2轉EB3,EB1申請人順手也丟一個NIW做備份,這些都不能算真實需求。
可他們偏偏拿來忽悠,說“數據擺在這兒,怎么可能不十年”,殊不知誤導了多少人。
從專業角度講,美國職業移民的配額機制很穩定。EB類簽證的年度總額基本沒變過,這二十年來波動都不大。
排期為什么有時候快有時候慢?是因為有些年份積壓多了,有些年份批件少了,或者出現了政策小幅調整。
比如去年年底那次大躍進,就是因為之前透支了一波案件,加上疫情后的節奏變化,突然釋放了一部分名額。
但無論如何,從未出現過所謂“十年以上穩定排期”的情況。真正平均下來,大多數中國申請人的等待期還是在5-6年這個區間。說十年的人,要么不懂,要么故意帶節奏。
更重要的是,美國的移民制度雖然慢,但非常穩定。換個角度看加拿大,很多人覺得那邊項目多,容易拿身份,但政策的朝令夕改遠比美國頻繁。你辛辛苦苦準備兩年,可能一個新政就讓你全白費。
還有一點,美國的綠卡一旦拿到,那就是終身有效,你只要保持身份,就能自由選擇工作、買房、創業,子女教育、醫療福利全都能享受。
加拿大那邊雖然生活環境不錯,但要論全球資源的配置能力,還是和美國差一截。很多人最后還是會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花的錢和精力一點沒省。
我一直提醒客戶,移民這條路最怕的不是政策變動,而是被謠言嚇跑。真正懂行的人不會輕易下結論,更不會天天喊“十年”。
很多自媒體拿著數據裝專家,說得頭頭是道,其實連排期怎么算、PD到底從什么時候開始算都沒搞明白。
結果就是你在最焦慮的時候看到這些內容,心里一慌,就做出了錯誤決定。等過幾年回頭看,才知道自己掉坑了。
的確,名額有限,申請人多了會擠,但這不是“絕望”的理由。你需要做的是盡早上車,把自己的優先日鎖住,而不是被“十年黨”嚇得放棄。
就像那個博主,如果真搬去了加拿大,今天回想起來估計都要后悔到睡不著。
移民不是一時的情緒決定,而是關乎全家未來的規劃。要做的是基于真實的數據和理性的判斷,而不是人云亦云。
所以,我的建議很簡單:排期會不會走十年?不會。它可能會有起有伏,可能有幾年走得慢,但整體趨勢不會變天。
真正該擔心的,是你猶豫不決,結果錯過了能遞交的窗口。美國移民的門檻在不斷收緊,這是看得見的事實。
如果你一直被“十年黨”嚇退,最后的結果就是一場空。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號:msym08】聯系我,我會安排專業的移民顧問一對一給您評估適合的移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