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的政策風向又有了新動作。美國國稅局正在和移民局、海關執法局共享數據,重點盯住H1B簽證持有人。
這件事的影響很大,尤其是那些在持H1B身份期間跑過Uber、Lyft,或者在DoorDash、Instacart接單賺外快的人,現在風險陡然增加。
很多人還沒意識到,這其實是特朗普政府時期極端審查政策的延續和升級。
不少人第一反應是:這是不是新規定?以前兼職是不是就可以既往不咎?答案是否定的。
H1B從一開始就綁定雇主和職位,從來沒有允許隨便兼職過。
只不過過去數據沒那么透明,執法也沒那么細,現在IRS和USCIS、ICE之間一旦打通數據,過去做過的事情都有可能被追溯。
有客戶跟我說:“法律不是不能追溯嗎?在沒明文禁止兼職之前的行為是不是可以被寬恕?”
這里必須講清楚,H1B并不是最近才禁止兼職,它從設立之初就規定是綁定雇主的。
所謂的“不能兼職”,并不是說完全不行,而是必須走petition流程。如果你有一個全職H1B想再做兼職,可以再申請一個part-time H1B,這樣就是合規的。
但如果你只是自己去跑Uber、接零工,那就是違反身份要求。更嚴格地說,H1B不僅綁定雇主,還綁定職位。
比如當初申報給勞工部的是程序員職位,哪怕你換到同一家公司里的財務崗位,都需要重新遞交申請。
這次IRS和移民局的數據共享,就是要查這些灰色操作。以前靠僥幸心理躲過去的,現在風險驟然放大。一旦查到,輕則RFE、身份終止,重則影響未來的移民申請。
其實不止H1B,OPT和CPT早就該整頓。理論上它們本該和所學專業相關,但現實中,很多學生拿著OPT、CPT工卡去開Uber、送外賣,完全和專業無關。
這些行為在之前可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現在也可能會被翻舊賬。政策的方向已經很明確,就是要收緊,不再允許鉆空子。
這對中國申請人意味著什么?
首先,短期內執法力度的確加大。
任何兼職收入,只要有銀行流水、有報稅記錄,都會成為證據。一旦和H1B申報的雇主、職位對不上,就可能觸發調查。
其次,長遠看,依賴臨時身份走留學—OPT—H1B—綠卡這條路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
哪怕你本來很優秀,只要在身份上出現一點點違規,未來的綠卡申請就可能受阻。
這讓我想起經常和客戶說的一句話:與其“先留學再移民”,不如“先移民再留學”。
很多家庭把希望寄托在F1、OPT、H1B這條路徑上,覺得先把孩子送出去,未來自然會留在美國。
但現實是,身份的不確定性太高,政策收緊、執法加強,這些臨時身份根本不穩。相反,如果能先拿到長期身份,再去留學,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孩子在美國的學籍穩定,父母也不用擔心哪天簽證被查,整條路走得更安心。
這里我想用幾個點,把這個邏輯說清楚:
H1B從來都是綁定雇主和職位的,兼職不是完全不行,但必須通過合法的petition流程。自行接單、打零工,本質上就是違規。
OPT、CPT和專業相關,這是硬性要求。和專業完全無關的工作,就算暫時沒人查,也隨時可能被追溯。
IRS和USCIS、ICE共享數據后,過去的灰色地帶會越來越少。不要指望走捷徑,更不要心存僥幸。
臨時身份的脆弱性已經越來越明顯。政策收緊的大背景下,提前規劃身份,比事后補救更靠譜。
對普通家庭來說,把身份問題提前解決掉,讓孩子以后帶著合法身份留學,比走一條充滿不確定性的路要劃算得多。
過去很多人覺得這些政策“可能不會落到我頭上”,但現在短信提醒、補稅通知、身份審查已經一一落地。美國政府在移民上的態度越來越明確:違規必查,灰色必堵。
這不是針對某個群體,而是整個政策的收緊趨勢。
所以,不要再抱僥幸心理,H1B、OPT、CPT這些臨時身份,本來就是高風險路徑。合規是底線,規劃是關鍵。
與其等到哪一天數據共享把你“擊穿”,不如提前布局,把身份問題放在前面解決。
留學和工作是路徑,身份才是根基。走對了順序,你會很穩;走錯了順序,再聰明的人也可能被卡住。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號:yiminhelper】聯系我,我會安排專業的移民顧問一對一給您評估適合的移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