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凌晨,美國那邊傳來了一個不算太突然,但又讓很多人坐不住的消息:F-1學生簽證的新規又被特朗普政府端出來了。
說是“又”,是因為這事其實在2020年他任內就提過一次,后來拜登政府上臺之后叫停了。
今年他再次回來,干脆把舊案翻了出來,又原封不動又推了上來,而且你看連官方新聞稿的用詞都不遮掩,直接就叫《終結外國學生濫用簽證制度的新規提案》,相當于說外國學生“占便宜太久”了,要終結這種情況。
我們團隊第一時間看了原文,也仔細研究了細節,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說清楚,這項擬議中的F-1簽證新規,到底變了什么,對正在留學、準備留學或者還在規劃階段的家庭,影響有多大。
首先,美國的F-1簽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簽證”,過去幾十年一直都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設定——Duration of Status(D/S),中文意思就是“身份合法期間”。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個簽證不寫具體哪天到哪天有效,只要你人在美國讀書、學校身份合法、SEVIS系統正常更新,你就能一直待在美國,不設明確期限。
這對很多留學生來說是有優勢的,比如你在美國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甚至說博士期間還想轉方向換項目,只要中間沒有“斷檔”,理論上你就能一直待著,移民局也沒有權力過問。
但是特朗普現在肯定不干,他覺得這種機制就是一種可以無限期停留的漏洞,尤其是有些人在美國十幾年了,沒一個合法的身份,一直用F-1身份“泡”在語言班或沒畢業的項目里,實際上既不讀書,也不回國,白白占據資源。
所以這次提案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把D/S制度廢掉,設定期限最長不超過四年。
一旦到期的話,如果你還想留在美國,那么就得提交延期申請,然后接受新的背景審查和身份評估,讓美國政府政府重新判斷你有沒有資格繼續留下來。
這個變化一旦落地,影響可不小。現在在美國讀書的那些學生,特別是那些中間換過專業轉過學、或者拿F-1身份讀語言學校的人,可能會被要求在四年內“畢業”或離境。
對于想靠延長讀書時間來“拖一拖再說”的人,這條路基本就斷了。而未來打算去美國讀書的同學,規劃就必須更謹慎,不能隨便選一個能去的項目就走人。
因為現在多了一道“時間門檻”,到點不行你就得走,不能像以前那樣“在美國邊讀邊想辦法”。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這條新規還配套了一條隱形限制:
你一旦簽證過期但人還在美國,如果沒有合法身份并且被查出來的話,那么將來想轉身份申請綠卡,都可能留下污點,導致功虧一簣,可以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這里也借這個機會,給還不是很熟悉美國留學簽證制度的朋友簡單解釋一下:留學不是移民,學生簽證是非移民類。
也就是說,從你拿F-1進美國那一刻起,就得表明你未來是會離開的。
即使你后來想留下來,也得走轉換身份的流程,比如申請H-1B工作簽證,再從雇主那邊走職業移民通道(比如EB-2、EB-3),這一路都是環環相扣的,每一步都不能出錯。
一旦中間身份斷了,之前的努力可能就都白費。
現在很多國內的家長和學生對“留學=移民”有誤解,覺得人到了美國再說,等以后再找機會留下來,反正人都在那里了。
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在美國“身份”才是最根本的事。你可以在哈佛讀書,但如果身份出了問題,一樣得卷鋪蓋回國。
相反,如果你哪怕只是個普通社區大學的綠卡持有者,那你的路反而比很多名校留學生要寬很多。
我們團隊這幾年接觸了不少留學生家庭,M叔當年本人也是留美學生,更是深有感觸,有的人為了湊OPT時間,不得不連讀好幾個項目;有的人H-1B沒抽中,被迫轉讀PhD;還有人因為SEVIS沒及時更新、學校出狀況,結果身份失效只能離境。
一條好端端的留學路,最后變成了一場身份博弈。
所以從我們專業角度來講,“先移民再留學”是更穩妥、更高性價比的選擇。原因也很簡單:
拿了綠卡之后,讀書不用擔心簽證續期,不用申請OPT,不用抽H-1B;
子女讀公立學校是本地生學費,甚至能申請助學金和獎學金;
實習、就業都不受國際學生身份限制,畢業了可以自由選擇想做的方向;
留學體驗更真實,不用被身份焦慮困住,也更容易融入本地社會。
很多人可能以為先移民聽起來門檻更高,其實不然。現在不少項目,都是先遞交材料排期,等到后期再履約,流程穩、風險可控。
相比之下,先讀書后轉身份,靠抽簽、靠運氣、靠轉換政策生存,實在是太不確定。
回到開頭的這項新規,它目前還只是“擬議”,不是正式實施。但我們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一次規則的變化,都是一次提醒:身份,才是決定你在美國能不能安心生活的底層邏輯。
別等到“讀書”這張入場券變成了“限時通行證”才意識到,身份才是關鍵。有時候,最容易被忽略的東西,反而是最重要的。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的移民政策, 歡迎手動添加“小助手”微信號(mshu220),我們會安排經驗豐富的移民顧問給您做一個免費的評估,幫您找到適合自己的移民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