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臺有朋友留言,說自己EB類移民的I-140已經批準了,正在漫長地等排期。
家里人又不想一邊等一邊在國內干耗著,就想趁著這段時間,申請個J1交流訪問學者簽證,帶著配偶和孩子去美國待一段時間,看看那邊的教育和生活環境。
但也擔心簽證官看到他已經提交了I-140會直接拒簽,所以來問我現在這種情況還能申請J簽嗎?通過率高嗎?
這個問題其實問得很好,也很典型。很多準備申請綠卡的人,確實會考慮用非移民簽證先赴美“蹲坑”。J1就是一個被很多人盯上的簽證類型。
那咱們今天就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先說答案:可以申請,但要做好功課,也要明白這個簽證本身的限制。
J1是一個非移民簽證,嚴格來說叫“交流訪問學者簽證”,適用于各種教育、科研、醫療和文化交流活動。
比如你是高校老師去美國做訪學,你是研究機構安排去實訓三個月,或者你是政府合作項目出國做公派交流,這些都可能用J1。配偶和未成年孩子可以申請J2簽證陪讀。
它的本質,是一個“來了還要走”的短期簽證。也就是說你入境的時候,簽證官是默認你在項目結束后會離開美國的。
這就引出了問題關鍵:如果你已經提交過I-140,那在美方系統里你就已經“表達過移民傾向”了。
雖然法律并沒有說“提交了I-140就不能辦J1”,但從簽證官的角度來看,你這個人可能是有打算留在美國的,而J簽又是不允許有移民傾向的非移民簽證,那他就要特別小心。
這種情況下能不能過?還是那句話:看你準備得怎么樣。
很多人想當然以為“簽證官看你提交了I-140就肯定會拒”,其實并不絕對。重點是你怎么解釋這個情況,怎么通過材料和邏輯說服簽證官相信你是真的要去交流,而不是要“曲線移民”。
比如你有一個詳細的交流計劃,說明是哪個學校、哪個導師、做什么課題、多長時間,有什么成果預期。
然后你還要能提供合理的資金來源,不管是獎學金還是單位資助還是你自己拿現金,最好一筆一筆說得清楚。
再比如你可以證明你在國內還有牢固的綁定,比如有穩定的工作、有房產、有父母子女在國內,或者你已經安排好什么時候回來。越多這種“你回來是有理由的”材料,對你越有利。
很多人忽視的一點是:你能不能說清楚你拿J1去美國的事,和你申請EB類綠卡的事情,是兩個不同時間線上的邏輯。
不是說你現在就要移民,而是你當下只是要去交流學習。將來排期到了,或者身份允許轉換了,那是未來的事。這個邏輯梳理清楚了,有些簽證官是可以接受的。
當然也有被拒的例子。我們有見過I-140剛批完就申請J1,材料準備也不到位,簽證官一句“你都要移民了還申請交流簽證?”就打發回來的。所以你自己得知道:這個申請是有風險的,不是說你沒有做錯事就一定會通過。
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種大領館,一年簽這么多J簽,對材料的完整性、說服力的要求也更高。
這里還有一個很多人忽略的問題:J1簽證有“兩年回國服務期”。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用J1身份去美國交流之后,有些簽證類別是要求你項目結束后必須回國服務滿兩年,才能再次申請H、L、綠卡、轉換身份這些移民方向的簽證。
這個服務期不是每個J1都有的,但如果你拿的是公費資助、敏感領域或者美國國務院名單里的受限項目,那基本都要回國服務兩年。
這個服務期是個硬門檻。除非你申請豁免,拿到美方和中方的雙重批準,才可以免除這兩年要求。但問題是,J1豁免一輩子只能拿一次。
你現在為了這次J1申請用了豁免,那將來你再有別的機會(比如申請工作簽或別的交流),如果又是J簽你就不能再豁免了。
所以你得想清楚,你是只是想蹲幾年就回國,還是說以后要繼續在美國發展。如果是后者,那就別輕易用掉這張豁免牌。
還有一點很重要:你不能在J1身份下提交I-485,也就是不能在美國境內申請身份調整。
如果你有這個打算,那就要規劃好什么時候回國換簽證、什么時候再回來。
所以我一般給客戶的建議是:
你可以申請J1,但一定要有專業團隊幫你打磨材料;
面簽要準備好解釋,不能慌,不能撒謊,也不能隱瞞I-140的事實;
提前做豁免評估,不要在后期留尾巴;
有錢就直接加急I-140(Premium Processing),不通過再說;
最重要的是,別把J1當成“去美國蹲排期的捷徑”,這是最容易出事的心態。
一句話總結:提交I-140后申請J1不是不能做,而是更要穩著來。不能憑運氣,更不能糊弄材料。
只要你準備充分、邏輯清楚,J1仍然是一個可以考慮的路徑。但如果你只是想碰碰運氣、打打擦邊球,那不如別做。
現在的簽證環境說好也好,說難也難。想得明白,準備得周全,才是移民路上最靠譜的方式。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號:msym08】聯系我,我會安排專業的移民顧問一對一給您評估適合的移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