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刷到一個帖子,題主問了一個挺扎眼的問題:“大陸出生的人,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原罪?”
一開始我看愣了,怎么突然把移民話題上升到這種程度?但仔細想想,也能理解為什么會有人有這樣的感受。
是這樣的,美國的綠卡并不是你交了錢和申請就立馬能拿的。
每一年,美國移民局和國務院簽證中心都會根據法律規定,給不同類別的申請分配固定的名額,而出生地就在排期里起到了關鍵作用。
主要分成五個大類: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菲律賓,以及“其他國家”。
像中國大陸、印度、墨西哥、菲律賓,都是申請量特別大的國家,所以經常會被單獨拉出來設限,而“其他國家”就歸到一起,名額相對更寬松。
而中國大陸出生的人,因為申請人數太多,所以經常出現“超額”的情況,怎么辦呢?那就排隊唄。
動輒六七年的排期,這就是為什么有人會覺得,非大陸出生好像更幸運,因為他們往往落在“其他國家”這個大池子里,不存在那么長的排隊壓力。
總之,這就是“排期”的意思,它其實就是一個排隊的順序表,按照你遞交申請的日期來決定什么時候輪到你。這里給大家舉幾個常見的例子:
EB1A(杰出人才移民):門檻不算低,你得在科研、藝術、體育、商業等某個領域有突出的成就。大陸出生的申請人,因為人數龐大,目前排期剛到2022年;但如果你是其他國家出生的申請人就沒有排期了,走得更快。
EB5(投資移民):這是最典型的投資類移民,美國政府要求至少80萬美元起,很多高凈值家庭選擇走這條路,是目前唯一沒有排期的EB類移民項目。
EW3(EB3非技術工人):這也是我們經常聊的項目,適合普通工薪家庭。雇主通常是賽百味快餐店、雞肉加工廠這樣的崗位,門檻低,18-45歲,身體健康、沒有犯罪記錄和重大傳染病就能申請,費用也不高,是一種“慢但穩”的移民方式。但排期同樣擺在那兒,大陸出生的申請人往往要等8年以上;而非大陸出生的排期到了2021年,可以說快了將近一半時間。
所以有人會覺得,光是因為出生地不同,命運就完全不一樣。
但我想告訴大家,沒必要因此產生過度的焦慮,因為你要真拿“出生原罪”說事,那比我們大陸出生更慘的國家大有人在。
比如印度,印度申請人是美國移民局的常客,尤其是在EB類職業移民里面,人多到什么程度?EB2、EB3這些類別的印度出生申請人,排期動輒十幾年二十幾年。
有人調侃說,等綠卡排期排到的時候,人說不定都已經沒了。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出生的排期,已經算是溫柔的了。
再比如一些更極端的情況,如果你出生在烏克蘭、俄羅斯的普通家庭,遇到的不是排期,而是被送上戰場,這才是真正的“原罪”。
你說一個人明明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卻要因為出生地而背負戰爭的代價,才是真的殘酷。
所以回過頭來看,移民這件事上,出生在哪只是一個客觀現實,它可能讓你等得久一些,但遠遠算不上“原罪”。真正決定一切的,還是你自己的選擇和行動。
很多人問我:“那我該怎么面對排期呢?是不是等不下去?”我通常會這么回答:
只要你的申請是合法合規的,不造假、不取巧,那么身份總會輪到。美國移民局再怎么挑剔,它也得按照先來后到來發放名額。
誠信正直,比出生地更重要。移民官最怕的不是你排期久,而是你材料造假、履歷虛假,這些才是真正的“原罪”。
提前占坑,永遠是應對排期的最好辦法。你今天猶豫一年,明天可能就比別人多等三年。早點行動,哪怕排期長,也能安心等。
而且,排期長也有另一種價值,很多客戶跟我說,正是因為排期長,他們反而有了充分的時間來調整資金、安排家庭、考慮未來。
比如孩子還小,現在先占個坑,等到孩子要上大學的時候,綠卡剛好到手,這就變成了一個完美的時間差。
所以,如果你問我“在移民美國這件事情上,非大陸出生是不是很幸運”?
我的回答是:確實是,但并不決定一切,幸運只是一個起點,能不能走到終點,還是要靠你自己。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的移民政策, 歡迎手動添加“小助手”微信號(mshu220),我們會安排經驗豐富的移民顧問給您做一個免費的評估,幫您找到適合自己的移民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