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美國大部分有錢人不會選擇來中國,而中國有錢人卻熱衷于移民美國?
最近看到一組數據挺有意思:美國人口普查局2025年1月的統計顯示,盡管受疫情影響,2020-2024年間,平均每年仍有約4.6萬中國公民獲得美國綠卡。
這個數字雖然比疫情前有所下降,但依然位居世界前列。
作為一個從事移民咨詢十多年的老顧問,我經常會收到客戶這樣的疑問:
為什么中國的富人都想移民美國,而美國的富人卻很少選擇來中國發展? 說實話,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背后卻反映了中美兩國在制度設計上的根本差異。
先說賺錢這件事。
在美國,富人玩的是一個相對成熟的資本游戲。規則清晰,玩法固定,只要你有錢有資源,就能在這個游戲里繼續擴大自己的優勢。華爾街那些大佬們,基本都是吃這碗飯吃到大的。
但在中國,情況就不太一樣了。這幾年的"共同富裕""反壟斷"等政策,其實都在傳遞一個信號:單純的資本擴張不可取,企業要在規則框架內發展,要考慮社會效益。這對富人來說,意味著操作空間被壓縮了。
再說醫療服務。
在美國,只要你有錢,就可以買到最好的醫療資源:私人醫生、專屬護理、頂級醫院的VIP通道,這些都是明碼標價的。
但在中國,醫療體系更強調公平性。就算你是富豪,也得和普通人一樣排隊掛號、做檢查。那種花錢就能開"綠色通道"的特權空間,正在被逐步壓縮。
教育領域的差異更明顯。
美國的常春藤名校雖然也強調公平錄取,但實際上存在很多隱性規則。比如"捐贈錄取""校友推薦"等,這些都是富人可以運作的空間。
而在中國,高考是最主要的升學渠道。你就算是馬云的孩子,想上清華北大,也得靠實打實的分數。這種制度設計,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富人的特權。
最關鍵的是制度層面。
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導型社會。富人可以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影響政策制定:游說國會、支持政黨、成立基金會等。這讓他們對規則有一定的話語權。
中國則是強調人民主導、國家利益優先。富人需要配合國家戰略發展,不能隨意"左右規則"。這種環境下,財富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是有限的。
所以,中國富人移民美國,本質上是在尋求一個能讓財富發揮最大效用的環境。在那里,錢能帶來更多的自由度和特權。
而美國富人不愿來中國,是因為這里的規則體系讓他們感到不適應。在中國,光有錢是不夠的,你還得理解并適應這里的社會規則。
說到這里,可能有人會想:那不是富人才能移民美國嗎?
其實不是。雖然有錢人移民美國確實比較容易,但普通人想移民美國,也是有途徑的。
比如EB3非技術移民項目(EW3),就是一個專門面向普通家庭的移民通道。這個項目的申請條件特別友好:
年齡要求:18-45歲之間
健康狀況:身體健康,無重大傳染病
背景要求:無犯罪記錄
不要求學歷、不考英語、不看資產
雖然目前排期大概需要8年左右,但這期間基本沒有什么額外支出。等到排期到了,只需要去美國工作一年左右(比如在快餐店或食品加工廠),就能全家拿到綠卡。
這就是為什么我經常說:移民美國不是富人的專利。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徑,然后腳踏實地地走下去。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號:msym08】聯系我,我會安排專業的移民顧問一對一給您評估適合的移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