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周我們連續收到了40多組關于巴拿馬購房移民的咨詢,連我們項目部的同事都說,有點火急火燎的感覺。
其實這種火熱并不是今年突然躥起來的,而是巴拿馬這個國家,尤其是它的房產+身份模式,一直就在悄悄被一部分人盯著。
尤其是近幾年,越來越多國內的中產和高凈值人群在重新考慮“第二身份”的同時,也順手做了“第二資產”的布局,而這兩個需求在巴拿馬,剛好能打包解決。
回歸正題,巴拿馬其實不是今年開始火的,2023年上半年海外買家在巴拿馬買房的總交易額是3.86億美元,比疫情前的2020年增長了整整20%。
前五大海外買家分別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美國、尼加拉瓜和中國。
在售價12萬美元以上的房產中,有將近40%是被外國買家買走的,足以看出海外資金對這個市場的青睞。
哥倫比亞人買得最猛,占了19%;美國人排第三;中國買家排第五,占比6%。這還只是“合規統計”的,很多通過第三方代持或公司名義購房的數據,是不計入國籍統計的。
至于房價,均價在每平米2100-2300美元左右。從整體盤來看,算不上便宜,但也遠沒到泡沫階段。關鍵是,這里的房子,不光是為了住,更是為了拿身份。
換句話說,買房只是顯性操作,身份才是最終的目的。
我們經常接到一些這樣的客戶:不是特別著急移居,也沒打算讓全家都搬過去,就是想做個身份規劃,順手再配置一點美元資產,最好還能落地。
這樣需求的人,你要讓他去搞加勒比的小島國,太生硬了;讓他辦歐洲那幾百萬人民幣起步的永居,又覺得回報周期太長。
這個時候,巴拿馬就成了一個剛剛好的選擇。
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看它的隱藏價值究竟是什么:
第一,巴拿馬不是全球征稅國家。
也就是說,你作為巴拿馬稅務居民,哪怕你在世界其他地方有收入,巴拿馬政府也不管你這筆錢。這在身份規劃里,是極其關鍵的一點。
第二,雖然巴拿馬是CRS簽署國,但目前還沒有完全打通數據交換。
它在OECD的官方名單中屬于“尚未完全符合交換標準”的國家。說白了就是銀行信息傳得慢,還有自動交換不完整,在合理合規的前提下,更容易實現稅務身份切換。
第三,巴拿馬身份獲取門檻非常低。
購房門檻基本在30萬美元起,而且對房產類型沒有硬性要求,新房、二手房、商鋪都可以。
辦理周期快、不要求高學歷、不要求語言能力、不強制居住,也沒有移民監。合法合規、落地清晰,適合普通中產和高凈值客戶。
第四,它的身份是真正可用的稅務居民替代證明。
這一點,太多案例可以驗證。比如我們之前就接觸過一位王小姐,她在香港的某家銀行有個高凈值賬戶,因為CRS盡職調查,被要求補交稅務居民信息。
她當時已經用的非中國護照,但銀行系統里記錄的是深圳電話和地址,之前還填過中國常住地的申報表。
結果銀行直接說,如果不能證明“已不再是本國稅務居民”,賬戶可能就要上報。
在這種情況下,她補交了在巴拿馬的購房合同、地契過戶、孩子在巴拿馬就讀的證明、居住時長記錄,以及稅務局開的稅號文件。
就這一整套材料,銀行認定她身份已切換,不再視為中國稅務居民,順利化解了申報風險。
所以真正能讓銀行和稅務局信的,不是你嘴上說的“我不是中國稅務居民”,而是一整套生活軌跡、資產流轉、社交網絡、納稅記錄拼起來的證據鏈。
身份不是一張卡,也不是一本護照,而是一整套邏輯閉環。而這種閉環,在巴拿馬特別容易建立:
房子買得起,身份辦得下;
全家三代可申請,配偶、子女都能跟;
永居身份是長期有效的,五年后即便賣房也不會失效;
材料齊全、流程可控、合規透明,適合做長線布局。
所以當我們說“巴拿馬的房子火了”,其實火的不是地段,也不是價格,而是那扇用來鏈接海外身份、稅務合規和資產安全的門。
看得懂的人早就悄悄進場了,看不懂的人,還在問“巴拿馬在哪?”
畢竟,身份從來不是為了移民,是為了選擇權。而選擇權,在關鍵時刻,是你和世界之間最大的緩沖。
如果您對“巴拿馬身份”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的移民政策, 歡迎手動添加“小助手”微信號(maxzixun),我們會安排經驗豐富的移民顧問給您做一個免費的評估,幫您找到適合自己的移民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