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個粉絲給我發私信,說他在小紅書上看到有人在吐槽EB3非技術,說“排期8年,公司和中介早就跑路了,到時候你還在傻傻等,根本不現實。”
這種說法,說實話我已經聽太多太多遍了,而且每年都有人這么講,甚至8年前,也有人對我說:“你這個項目靠譜嗎?八年誰等得起?你們中介會不會堅持不到那個時候?”
可是你知道嗎?當年問我這句話的人,有些現在已經拿到了綠卡,孩子也已經在美國上初中,太太在家附近做兼職,先生換了新工作,還買了輛車,日子過得比在國內輕松不少。
唯一的不同是——他們那時候沒猶豫。
反倒是有些當年擔心排期、遲遲觀望的人,到現在還是在網上反復對比項目,看攻略、問群友、研究簽證,卻始終沒邁出那一步。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就想把大家最關心的幾個核心問題都捋一遍,說白了,就是你最想問、但又沒機會問出口的幾個點。
首先我們說說這個“公司倒閉”的問題。
我就直說了,我們合作的雞肉加工廠和賽百味,不存在什么“公司早就不干了”的風險。
雞肉加工廠背后是美國農業供應鏈的一環,是長期缺工的行業,我們合作的企業已經跟我們合作快十年了,從中國大陸招人去美國打工,是它們常年的業務安排。
這些工廠不是靠招我們這一批人活著,而是它本來就缺人,只是美國人又不太愿意干這些又臟又累的工作,所以才需要引進移民勞動力。
賽百味就更不用說了,全美幾千家門店,幾十年老品牌。
每年都穩定釋放名額,招一批、交一批材料、批一批勞工卡,就這么周而復始。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干幾年就黃了”的情況。
而我們作為移民服務機構,從2014年開始做這個項目,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很多早期的客戶都已經登陸了。
我們一直說,移民不是一個短期買賣,而是一場長期主義的修行。
越是長期穩定的項目,就越不可能靠短期營銷、短期爆單去做,因為你根本經不起客戶的回訪和排期時間的驗證。
再說得退一萬步,就算有朝一日雇主真的退出了,也不是項目就終止了。
只要你的I-140批了,優先日就鎖定了,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你可以在排期到達之前更換雇主,重新交一次勞工卡就行。
不影響你排隊的位置,也不影響你最后能否拿卡。
這就是美國移民法設計得比較合理的地方,它知道現實情況是雇主可能有變動,所以明確規定了“可以更換雇主”的權利,只要你材料合規、步驟沒錯,流程都是能走得通的。
第二個問題,很多人關心雞肉加工廠的薪資。
我們可以直接舉個實打實的例子。以我們送到俄亥俄州的那批客戶為例,剛入職時薪是15.5美元,轉正之后漲到16.3美元,后來還小幅漲了一次,漲到了16.5美元。
以美國目前的通脹趨勢來看,未來工資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你說這個工資夠不夠在美國生活?
我們也不避諱,生活成本是有的。一家三口在小城鎮生活,房租差不多800美金/月,水電煤差不多200,吃飯1000左右。
如果你只有這份工作,確實存不下多少錢,但你不會入不敷出。再加上家里另外一個人可以打點零工,比如送外賣、幫人接送、洗衣店收衣服……這些兼職很普遍,一天賺100美元不難。
但我要再強調一遍,EW3這個項目的目的不是“去掙錢”,而是“去拿身份”。
你只要熬過第一年,有了綠卡,你就可以自由找工作、換城市,甚至回國幾年后再回來都行。
你未來的收入、事業發展、孩子讀書,才是這張綠卡真正的價值。
說到孩子,不得不提醒一句,如果你家有孩子,真的別拖。
現在不少家庭,都是孩子剛上小學或者初中就開始辦這個項目。排期8年,看似很久,但等你家孩子高考那年正好卡上排期,那就是“及時雨”。
要真等到孩子高三了你才想移民,那已經來不及了——孩子年齡超過21歲,就不能跟主申請人一起拿身份了,只能自己重新排。
最后我想說的是,移民這事永遠沒有完美的項目,只有合適與否。
你如果只盯著“項目有沒有風險”“萬一公司不干了怎么辦”這些問題看,那確實永遠都不會下決心。
但你回頭看,那些已經成功登陸的人,他們哪一個不是當年也有這些擔心?但他們做的唯一不同,就是先上車。
現在的你,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在漫長但穩定的排期里“占個位”,等綠卡慢慢排到你身邊。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可以添加【微信號:msym08】聯系我,我會安排專業的移民顧問一對一給您評估適合的移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