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項目部同事發來一組數據,我看完之后心情特別好——我們做的EW3非技術移民項目,一周時間內共有9組客戶的勞工卡獲批,還有9組客戶的I-140移民申請也順利通過了。
這在整個項目節奏里,算得上是“捷報頻傳”了。說實話,每一次獲批對客戶來說是邁出關鍵一步,對我們團隊來說也是一種肯定。
這些客戶,有的已經等了一年多,期間各種擔心、焦慮,我們全程陪著他們一步步走到現在,終于迎來了階段性的“勝利”。
也許有些朋友剛剛關注我們,對這個項目還不太了解,那我就簡單講一講。聯系方式:eb3581(復制微信搜索添加即可)
我們現在做的這個項目叫EW3,屬于美國EB3移民類別里的非技術類,也就是體力勞動類崗位。
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門檻低,不看學歷、不考英語、不要求資產,只要你:
年齡在18歲到45歲之間;
身體健康;
沒有犯罪記錄;
沒有重大傳染病;
基本上就能遞交申請。
聽上去是不是很“普通人”?對,就是給普通人設計的一條合法移民美國的通道。
我們合作的雇主主要是兩類,一個是大家熟悉的美國快餐連鎖品牌——賽百味(Subway),另一個是美國本地的雞肉加工廠。
賽百味的崗位比較輕松,主要是點單、收銀、后廚備料、門店清潔之類的活兒,工作環境相對舒適一些,時薪大約在11-14美元之間,不同州不一樣。
而雞肉加工廠的崗位則更偏向體力勞動,比如流水線分揀、包裝、裝箱、搬運等等,工作強度稍大,但時薪更高,通常15美元起步,福利也比較穩定。
這兩個雇主我們都合作很多年了,每年都有固定配額釋放,項目合規、審理穩定,是我們這幾年最核心的操作路徑之一。
說回這次獲批的“9組勞工卡”和“9組I-140”到底意味著什么?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勞工卡(PERM):這是雇主在美國勞工部申請的“外籍員工雇傭許可”,用白話說,就是雇主要先在本地登廣告,如果沒有美國人愿意做這個工作,才能申請從海外招人。
而這個招人過程完成后,勞工部就會批一個“勞工卡”,相當于允許雇主雇你這個外國人。
I-140移民申請:這是雇主遞交給移民局的正式移民申請,內容是“我想讓這個人來美國工作,我愿意提供崗位”。
移民局審核你的背景、雇主的資質、崗位描述等,一旦批下來,說明你已經正式“排隊”進入移民程序。
所以這兩個獲批,其實是移民流程中的核心步驟。勞工卡獲批,代表雇主端程序完成;I-140獲批,代表你的身份轉換獲得移民局承認,后續只等排期了。
當然,很多朋友關心這個項目的“最大缺點”——排期時間太長,大約要等8年左右。
確實不短,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你不排,這8年也會過去。”我接觸過太多猶豫不決的朋友,有的人2016年就來咨詢,當時一聽要排8年就放棄了。
結果呢?現在他們再找我,說“后悔沒早點辦”,而當年一起申請的人,今年都已經拿著綠卡,準備讓孩子去美國上中學了。
人生就是這樣,早一點決定,結果就不一樣。
而且有一點很多人不知道:EB3非技術移民是“一步到位的綠卡”項目,不是打工簽證,也不是臨時勞務。
你是作為美國職業移民體系下的永久居民被接收的。你只是需要履行一年合約,在雇主那里合法工作滿一年,拿到綠卡之后你去哪兒、做什么工作、創業、換行業、買房、讀書都隨你自由安排。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普通家庭選擇EW3,因為它是目前移民美國最“笨”但也最靠譜的一條路。
至于“等8年雇主會不會跑路”這種問題,其實在美國移民法里早就有明確規定:
只要你的I-140獲批,就可以保留優先日,即便原雇主不在了,只要找到新的雇主重新遞交勞工卡,就能繼續排隊不影響綠卡申請。
也就是說,你不是“押寶”在某個中介、某個公司,而是獲得了一個進入美國綠卡通道的資格。
從這個角度看,那些質疑“中介會不會跑路”“雇主會不會倒閉”的,其實并不懂移民系統的運作邏輯。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既是我們收到的好消息分享,也是想跟大家說一聲,真正值得做的事,可能不會立竿見影,但一定會在未來某一刻,讓你感謝現在的自己。
與其繼續猶豫、觀望、等政策變天,不如從現在開始,給家人、孩子和自己一個確定的未來。
你選的這條路,真的有人已經走通了。綠卡就在遠方,不遠,也不近,但值得。
如果您對“移民美國”感興趣,或是想了解更多的移民政策, 歡迎手動添加“小助手”微信號(maxzixun),我們會安排經驗豐富的移民顧問給您做一個免費的評估,幫您找到適合自己的移民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