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讓你的孩子接受美國那種所謂的“快樂教育”嗎?這個問題,我猜不少人聽到后第一反應是翻白眼——“快樂教育?聽起來像是哄小孩的噱頭。”
但別急著下結論,咱們聊聊這事兒,看看美國的教育到底是怎么個“快樂”法,再想想咱們國內的孩子每天埋在題海里那勁頭,到底值不值得。
先說美國吧,他們的教育有個詞叫“按需學習”,聽著挺高大上,意思其實很簡單:你想學啥,能學啥,就給你啥。
高中生可以自己挑課,比如微積分、經濟學(還分微觀宏觀,搞得跟大學似的)、統計學,甚至心理學,想挑戰自己就往上堆大學先修課(AP課),要是真能拿高分,大學申請時名校招生官眼睛都亮了。
我認識一個非裔美國女生,微積分課上她是少數幾個能跟上老師節奏的,腦子轉得飛快。
她還選了高中心理學——不是那種超難的AP心理學,據說AP版能把人逼瘋。她成績怎么樣我不知道,反正每次下課她都笑嘻嘻的,沒見她愁眉苦臉過。
反過來,要是實在學不下去,美國也有退路,比如免費的社區大學,差不多相當于咱們的大專,門檻低,還不收錢。想想看,連保守州應該也不會摳到連這點福利都不給吧?這不挺人性化的嗎?
國內呢?尖子生也好,學渣也罷,高中三年都得圍著高考轉。學得好的,天天刷題刷到手抽筋;學得差的,也得硬著頭皮卷一樣的題,最后啥也沒學會。高考完一問,三角函數啥意思?一臉懵。
有的初中畢業就分流了,進職高或者直接打工,學業比不上美國學渣,就業也未必拼得過人家。
競賽生算是有點機會拓展一下,但也就那么一小撮人。你說這公平嗎?某種意義上還真挺公平——按戶口分唄,有錢有資源的城市孩子自然占優勢。
美國那邊呢,是按能力分,你行就給你難的,你不行就給你簡單的。兩種公平,兩種邏輯,你更喜歡哪種?
再說點具體的。我有個華人朋友,可能是移民二代,微積分、物理、化學都學得挺溜,還在校樂隊混得風生水起。她具體拉什么樂器我忘了,反正每天放學都去排練,忙得不行。
有一次我路過操場,看到他們露天演出,樂隊配合得跟專業的一樣,獨奏的水平更是沒得挑。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墨西哥裔女孩——對,就是特朗普老嚷著要建墻擋在外面的那種移民后代——她用馬林巴琴(就那種拿錘子敲木板的樂器,聲音清脆得像風鈴)敲了一段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
不是隨便敲兩下,而是把第三樂章里那段飛快的上行琶音完整地打出來了。
我的天,那可是藝考生用鋼琴五根手指都未必彈利索的段子,她拿兩把錘子就搞定了!我站在那兒聽完,腦子里就一個念頭:這水平放國內,得是省藝考前幾名吧?可人家就是普通公立高中的樂隊成員,課余玩玩而已。
這學校還不是啥貴族私校,就是個公辦高中,學生里一半以上是墨西哥裔,照特朗普的說法,都是“毒品和犯罪的源頭”。
可你看看人家,不僅課業沒落下,藝術水平還這么高。反觀國內,藝術生、體育生文化課學得跟沒上過學似的,通識教育稀里糊涂。
音樂生辛辛苦苦練了十幾年,水平可能還不如美國公立高中校樂隊隨便一個隊員。差距在哪兒?人家是真玩出來的,咱們是硬考出來的。
當然,美國也不是啥都完美,但有些地方確實讓人眼饞。比如他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簡直到了“防患于未然”的地步。校園霸凌?老師只要嗅到一點苗頭,立馬介入,根本不用你開口喊冤。學校真把這當回事兒。
還有一次,我聽說有個學生狀態不好,教務處直接找他聊,建議他調整課表,適應自己的節奏。
換國內試試?老師估計只會說:“多做幾套卷子就好了,別矯情?!边@種對比一擺出來,你是不是也覺得有點扎心?
再說回課程選擇這塊。美國高中生要是真有本事,完全可以把一半課時塞滿大學先修課,成績好還能直接給大學申請加分。國內呢,尖子生再牛,也只能老老實實啃高考題,想提前接觸大學內容?門都沒有。
資源多點的發達地區還好,孩子起碼能上個好學校,可這本身就說明家庭背景的重要性。教育資源匱乏的地方呢?別說選課了,能把課本教完就不錯了。
拿我舉例的美國高中來說,那地方條件不算頂尖,可學生照樣有機會學自己想學的,玩自己想玩的。
國內的孩子呢?每天埋頭苦讀,最后拼的還是那一場考試,考完可能連自己喜歡啥都忘了。
你可能會說,美國這種教育太散漫,容易出廢柴??赡憧茨切┬逢犂锏暮⒆?,散漫嗎?
他們忙著排練、忙著上課,能力強的還能往上沖,能力弱的也有社區大學兜底。
國內呢,卷贏了固然好,卷輸了呢?高考落榜,人生好像就塌了一半。兩種路子,兩種人生,你愿意讓孩子走哪條?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F在各國政策都在收緊,機會永遠留給提前規劃的人,需要免費評估自身條件的朋友,歡迎聯系我們,獲取專業方案。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zixun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