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一直以來是華人移民和留學的熱門目的地,其高福利和高質量的生活使得加拿大在全球宜居地中長期名列前茅。現在要為大家揭秘加拿大真實的移民生活,看看加拿大移民生活是不是如你所想的那樣?
● 國外物價低 多年服務的價格遠遠高于商品的價格
以前沒移民時,每次到國外都是買買買,覺得國外衣服便宜、鞋子便宜、箱包便宜、運動品便宜,日化用品便宜,每個人回國時都是大包小包往回帶。移民后發現,確實這些東西都不貴,相同品牌比國內便宜很多。但是,食物相較國內而言會貴一些,每次買菜花個幾十刀加元太正常了。 在購買服務上就更貴了,在北美社會,大批量生產的工業品再怎么貴也不會離譜。但只要涉及到人工,價格就大幅上漲了。餐館吃飯要15%左右的小費,一頓10塊錢的簡餐可能沒有多少錢,但要是一桌人聚餐,很可能小費就要上百加元。 總的來說,在加拿大生活,大件消費比國內便宜,比如房子、車子、名牌服裝、奢侈品。而日常看不見的“小錢”往往卻是消費的大頭,再加上物質資源又極為豐富,不知不覺間很可能就消費超支了。但在加拿大生活久了,消費心態也會跟著改變,首先是開始更注重商品的品質,其次,開始習慣為服務買單。因為高價格和消費的存在,消費者也享受著更加優質的服務。
● 移民后就有時間了 每天都在充分地生活,充實而忙碌
國內的快節奏讓我們對北美的田園生活無限向往,我曾多么想移民后有時間安靜的坐下來,沐浴著午后溫暖的陽光,在五彩芬芳的花園中,品味著一杯清茶......但移民后,這些事情還停留在向往的階段,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時間。生活突然變得無比豐富,生活的體驗大大增加。除了工作,我多做了哪些事情呢? 第一就是帶孩子,原來孩子是老人帶,我們當爸媽的就像過客,現在凡是都要親力親為。漸漸地,我們明白了:原來,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這么耗時耗力的一件事;原來做這件事又是如此的心甘情愿、不辭辛勞。第二就是生活,對比中國的城市生活,大多數加拿大的城市生活可以說是半城市半鄉村。加拿大的生活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雙手解決,交通基本都要靠開車,車就是腿,每個家庭正常的標配就是兩輛車,再柔弱的女子來了加拿大也要練成老司機;干活更要靠自己,各種維修技能、各種工具是每個男人的標配。 第三就是學習,移民到一個全新的國家,什么都要從頭學起。新移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充電學習。
● 好山好水好無聊 勞動是永恒的主題
都說國外是好山好水好無聊,但是我在加拿大碰到的所有華人,就沒有一個閑的!60歲第一代移民A先生,自己創業,經營著一家規模很大的蔬菜水果商店,十幾個員工。這么多年來,他每天6點起床,第一個到店里忙活,晚上又是最后一個離開。后來買了自己的農場,除了照顧生意,每周還要去農場忙活。養蜜蜂,種果樹,修房子,巨大的農場全是自己一個人打理。大哥的生活中充滿了勞動,更充滿了快樂。 還有個朋友,白天打掃300多平米的房子,整理花園剪草掃落葉,買菜做飯刷碗,接送孩子上學外加興趣班。夜里全家人睡了,開始工作。研究移民政策,寫公號文章,為了客戶操碎了心,直到深夜,每天如此。話說,有300多平米的房子可以打掃...也不錯...每個移民朋友,每天都為著孩子,家庭 ,事業和興趣忙碌著,勞動是永恒的主題。
● 移民后孩子就輕松了 帶著孩子一起體驗生活,一起成長
移民后孩子的數理化學習輕松了,這是一定的;孩子更加陽光快樂了,這也是一定的。但在整體上孩子變得更忙了,因為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數理化之外的多姿多彩。 孩子的課外活動也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多。各種學校和社會的樂團,體育隊應接不暇。孩子們每次都是樂此不疲,興奮的不行,我跟著都漲了不少見識。 孩子到了12、13歲就要開始想辦法自己賺錢了,加拿大社會鼓勵商家給孩子們實習鍛煉的機會。送報紙、搬蔬菜、擺攤賣舊貨、餐館刷盤子,很多崗位都能看到孩子們稚嫩的臉龐。他們更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感到驕傲,那才是獨立的表現。 上高中開始,各種社會實踐和團體更是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在升大學和日后的求職過程中,這些社會活動是孩子們顯現自己能力的方式。
總之,移民后100個人里有100個會說自己更加忙碌了。使大家更加繁忙的絕不是工作事業,而是純粹的生活。換句話說,移民后大家正經歷著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