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教育局關于重新審視“本地生”定義的消息一出,可是把不少內地家長的心給提了起來。
去年那封DSE投訴信引發的風波還歷歷在目,現在更是讓不少通過高才、優才計劃拿到香港身份的家長們坐立不安,擔心孩子未來的升學之路會受到影響。
事情的起因,還要追溯到去年香港家長們的那一封聯名投訴信。
信里提到,越來越多的內地高才/優才子女以“受養人”身份來港,然后以“本地生”身份參加DSE考試,并憑借強大的應試能力輕松考取香港頂尖大學,擠占了原本屬于香港本地學生的學位和資源。
于是,香港家長們聯名要求政府重新審視“本地生”的定義。
核心訴求是:對持有受養人簽證的學生增加一些限制條件,比如要求他們在申請時至少在香港本地中學就讀滿三年,或者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香港永久性居民。
這件事在香港社會引發了廣泛討論,也讓港府不得不重視起來。
去年10月,教育局副局長就表示會重新檢視“本地生”的定義。
今年1月,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再次確認了這一消息,表示當局正在檢討專上院校錄取學生的“本地生”定義,并會配合大學招生及大學聯招(JUPAS)的時間,參考英國、新加坡等地的政策,盡快確定細節。
英國和新加坡是如何處理類似問題的呢?
新加坡將學生分為公民、永久居民和國際生三類,這三類學生在入學名額、學費上都有顯著差距,享受的政策要求也不一樣。
而英國則要求學生在入學前至少在英國居住三年才能被認定為本地生。
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之前就曾透露,港府可能會從收生準則及學費兩方面考慮“本地生”定義的調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香港更有可能借鑒新加坡的方式,因為新加坡的學生身份分類與香港的情況最為接近。
這消息一出,內地家長們就開始慌了,畢竟很多人申請香港身份就是為了孩子的教育。
香港的教育資源優質,國際化程度高,而且有香港身份還能參加華僑生聯考或者DSE考試,升學選擇更多,也更容易考上好大學。
當然,蔡若蓮也強調,在檢討過程中會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對人才引進的影響等等。
畢竟香港也希望吸引更多人才來港發展,如果政策過于嚴格,可能會適得其反。
而且現在香港也面臨著“殺校潮”,本地生源不足,所以估計港府也不會采取過于激進的限制措施。
對于那些已經拿到香港身份,并且孩子正在香港讀書的家庭來說,影響應該不大。
我們猜測港府這次的調整,更多的是為了堵住漏洞,打擊那些“考試移民”,而不是為了限制真正來港定居和發展的家庭。
所以對于那些真正想讓孩子在香港接受教育的家庭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早讓孩子來港讀書,融入香港的教育體系,這樣無論政策怎么變,都能確保孩子的升學之路不受影響。
說到底,政策變化莫測,但擁有香港永居身份的人,始終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所以,如果真的有移民香港的打算,還是越早申請越好,早點拿到身份,就能早點為孩子規劃未來的教育路徑,選擇也更多。
目前,內地居民申請香港身份的主要途徑有高才、優才、專才、留學進修和投資移民這幾種。
機會永遠留給提前規劃的人,需要免費評估自身條件的朋友,歡迎聯系我們,獲取專業方案。更多香港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zixun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