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人才新政申請系統正在上線中,澳門到底想引進什么樣的人才?溫馨提醒已辦理香港高才A類、美國EB1獲批的申請人,或其他有計劃開設澳門分公司,或計劃前往澳門工作定居、或來自金融、健康醫藥、科技、文化藝術體育行業有一定綜合實力的可以提前準備材料搶占政策紅利期。本文麥克斯出國為大家詳細講解澳門人才計劃的最新進展。
一、為什么系統上線還在等待?
澳門在回歸二十年后,經濟,社會得到應有的發展,但產業卻走向單一 ,這都是歷屆政府所面對的難題,產業多元化不是建基于金錢,是基于人力資源,因此,人才培養和引進對人才補充,產業的建立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但近年的社會、公共事件,使社會對外來的人才出現抗拒,相關的制度做不到應有的作用,出現停擺,2023年7月1日后,澳門人才引進新制度新政策正式生效,正在等待申請系統開放中。
在《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看到新一屆政府意識產業多元及引才的問題,銳意在人才引進制度上作出改善、完善。據《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施政重點中提及,澳門未來 “要實施更加開放和科學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力度培養和引進符合澳門經濟適 度多元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此外,要建立 “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和政策,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加開放的人才發展環境。
澳門特首應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出,現行的機制對吸引人才方面略顯不足,產學研存在制約,需對該方面作出完善,政府也成立相應工作委員會進行評估,評審未來產業發展,人資引進的需求,制訂相關的法規,做好人才定義,評分制資促進局和人才發展委員會的職能并不會重疊,對人才的審核以及引進的職能進行分離。從社會方面,不少評論都認為政府對回應人才不足的問題, 重視人才引進方面是一件好事,但在引才方面也需關注本地居民在產業發 展的角色,除了吸引外來人才外,也需顧及本地人才的發展,對相關的方面 作出支援、幫助等,作出一定的平衡。此外,也有評論擔心高層次的 人才引進會減少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
二、澳門為何在此時首度推出人才計劃?
因應澳門自身的局限,在人口規模、出生率、勞動人口和鄰近地區相比下,都難以比較,人力資源短缺在回歸以來都是澳門所面對的問題,澳門不少的高端人才都集中在BC旅游產業,BC產業從而到巨大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引致其他產業缺乏資源發展,產業走向單一化的困境,除了BC旅業以外,沒有其他相應的產業來承托澳門的經濟發展,而在這次的新冠疫情下,問題被加以放大。除了澳門自身的局限以外,社會以及原有的制度都對澳門人才引進帶來不少阻礙。
澳門現行的專才、人才引進,以及評審制度出現不少問題,引發不少丑聞,也被發現存在貪腐的溫床,被社會所垢病,現在機制在處理引才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該法規、制度在這十五年發展中已顯得過時,以致未能滿足澳門在發展所需求的高層次人力資源,有不少的澳門市民認為外來人才會影響,甚至減少本地僱員的就業,減低青年人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此外,近幾年經濟有著持續的增長,企業在擴展的同時也增加人力資源的需求,所以本地的就業市場出現偏向僱員一方的現象,呈現俗稱 “工揾人” 的情況,以及需大于求,本地市民能輕易找到工作。良好的環境 形成就業市場乏競爭的因素,加劇排他性。因此,往往特區政府提出有關 外地勞工,專才引進的政策時,社會上都會出現激烈討論, 導致政府在人才的政策相當保守,免激起強烈的反彈,外僱政策中顯得相對的乏力。 同時,澳門人才引進集中在技術工人,低層次的僱員居多和多集中在BC旅游業,而在管理、技術及其他產業的專才相對的缺乏,現行的外僱有比較高的可取性,對澳門產業的延伸和拓展有限。
另外,澳門因應在移民制度上的漏洞及鄰近地區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下,澳門的引才數量逐年下降,數字徘徊在低位的情況,在管理人員及具備特別資格的技術人員引進方面,近于停滯。
三、澳門新政對比香港/深圳政策
從香港的人才引進計劃來看,其宗旨為吸納外來高技術人才或優才前往香港定居及發展,以這來提升香港競爭力,而獲批準的申請人無須在得到本地僱主聘任就可定居。其評核的標準分為兩套,綜合能力及成就。另外,在審核方面,也分為兩個主體負責,入境事務處負責處理主要人才引進的事務,而 “輸入優秀人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 負責對審核提出相關的意見。
在深圳方面,其政策主要都是以優惠及資源作為誘因,來吸引外來地區的人才進行落戶,如醫療、子女教育、補助等類型的福利。 從上述地區的人才引進政策都大為不同。雖然香港、深圳在人才引進策略均得到時間的認證,制度上也相對的完善。但預計澳門不會直接套用任何一種模式,原因由于澳門的產業結構和香港、深圳大為不同,產業相對單一,社會結構、競爭環境、文化背景不盡相同。香港的人口政策在近幾年都出現爭議,另外,因澳門教育、醫療、養老等福利制度較為完善,澳門更難模仿深圳寬松更彈性的人才政策。
四、澳門到底歡迎哪些人才?
澳門引進高層次人才目的主要是對產業結構作出改變,帶來新的技術和新的模式,擁有自主性去創造新的產業。從施政報告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發展方向為推動經濟適度多元,以特色金融、會展和中醫藥產業等的方向。人才引進制度強調也是大健康醫藥、高科技、金融、文化體育四大產業。因此,未來澳門優才申請人無疑主要來自吸引這些產業的人才。
五、你是澳門需要的人才嗎?
澳門過去的人才引入,主要是集中在學術、政府顧問,以及大型博企的管理人員等的人才,但在產業建設、核心技術、管理類型及產業化的人才是缺少和不足的。澳門官網的報告有總結澳門科技水平實際上并不落后的,如中醫藥、芯片等,研究也在國際上受到應可,但問題是相應人才集中于研究、政府諮詢方面, 使相關的技術只停留在研究機構、上游產業,實現不到產業化,產學研結合 得不到發揮,未能為本地創造經濟效益和產業,所以,人才引進未來也將專注于產業下游,以及應用的人才。
六、為何要搶跑申請?
澳門在智慧城市的合作上上有阿里巴巴、騰訊這些大型企業,在中醫藥方面,市面上存在北京同仁堂等國企。計劃進一步引進大型企業,在人才配額方面,在初期可能是寬松的,在一定時間后再收緊,另外澳門可能后續持續規范企業需帶來高層次的人才,且在管理層上設置相應的限制,如:高層人員本地化,并鼓勵企業在聘請本地僱員,仍為本地僱員給予往上流動的前景及提供培訓的機會。盡早申請可以搶占政策紅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