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附中、清華附中輪番上了微博熱搜,一時之間,網友們關于"雙國籍"直通清北名校的話題也鬧得沸沸揚揚。事情最早源于"在北大附中上學有多幸福"這個視頻:
網絡視頻截圖
很多人從視頻里面感受到了一些割裂和差距,然后回想起自己高中時除了學習就是學習的日子。對別人豐富多彩的人生表示羨慕,其中也有一部分網友表示現在各地教育水平差距太大,教育資源分布不公平等等。而就在這時候,有人卻發現異樣,視頻里的學生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外籍學生。
但這些外籍學生與平時我們見過的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又不一樣,視頻里的外籍學生長得和中國人一模一樣,皮膚頭發眼睛,甚至名字也是標準的中國名字!這下就引發了網友的好奇,最后有人解釋說,像清華附中、北大附中這種學校,都有專門的國際班,里面的學生都是"雙國籍",他們可以直通清華北大。
這個言論瞬間引爆網絡,無數網友蜂擁而至,開始質疑其中的“雙國籍”、“特權”以及教育公平的問題。甚至有網友直接擺數據,指出清華附中國際部去年23人申請清華大學,其中17人收到錄取通知書,成功率高達74%,是國內統招錄取率的幾百倍??!
很快,清華附中立出來辟謠了這個說法,表明沒有雙國籍直通名校這個事情,學校的確有國際部,但生源全是外籍學生。所有學生必須同時持有外籍護照與中國簽證,或者是港澳臺永久居民能入學,同時也強調學校從來沒有直升清華大學的學生。關于雙國籍直通清北這件話題,說起來其實非常復雜,大所長就是做海外咨詢業務的,我們很清楚國外身份在國內的優勢。
假如你要上國內的名牌大學,有外籍身份肯定比在國內參加高考要容易很多很多,像清華大學這種頂級名校,外籍學生可以不用參加全國統考。只要有高中學歷,會簡單的漢語,能通過面試就可以入學。盡管流程很簡單,但這些學校也不是誰申請都能通過的,學校也有篩選和淘汰機制,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
所以從實際來看,以不管你有是不是雙國籍,肯定都不能直通清北。至于清華附中高達74%的入學率,可能一方面是學生的質量本來就較高,學校生源好,另外一方面就是學校針對性的教學,教育質量高。而且這群學生都有外籍身份,他們的競爭是全球其他國家的學生,而不是國內的統考生,所以難度肯定要比我們低很多。至于現在熱議的雙國籍,其實也不是新鮮的話題,這些年有很多爭論。很多人說我國不承認雙國籍,所以沒有任何人有雙國籍,這是不對的。
根據我國《國籍法》第三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也就是說,在擁有中國國籍的基礎上,你擁有的第二本護照是不被承認的。但是法律說的"不承認雙重國籍"是否等于"不允許雙重國籍"呢?這一點其實也是比較模糊的,沒有官方定論。
但我們可以參考亞洲其他地方的做法,很多亞洲國家也是不承認雙國籍的,但要是你擁有多重國籍的話,也不會為難你,會把你的另外一本看作旅行簽證,雖然不承認你的第二公民身份,但也不會沒收它。中國對國籍的管理要嚴格一點,第二本護照肯定是沒法當簽證來使用的,更別說在國內自由切換了。
但只要不在公開場合使用,僅僅作為一些海外資產配置,這是被默認為可行的,也是目前大家使用最廣的功能。至于像前面新聞里面說的,國際班的學生都是雙國籍,他們既保留了中國國籍,又憑借外籍學生的身份在中國上學,這是很難操作的。
因為你要用外籍身份入學,學??隙ㄒ_認你沒有中國國籍,現在很多學校招生的時候,都會要求學生和學生父母提供放棄中國國籍的聲明書。像北大附中和清華附中這種頂級高中,不會連學生的身份都不核查吧?學校又不缺生源,大概率不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做背景調查就允許入學。所以那些在國際班讀書的外籍學生,可能真的都是純外籍學生,只是因為有海外身份這個優勢,他們讀名校的概率要比普通高考學生更大,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
其實關于海外身份在教育上的優勢,我們之前在介紹華僑生聯考的時候也說過,例如很多家長通過海外身份,讓孩子拿到華僑生資格,基本上只要400分就能上國內一本大學,也是屬于通過合法捷徑讓孩子彎道超車的情況。不過華僑生和國際生不一樣,國際生需要放棄中國國籍,加入海外國籍,而華僑生是中國國籍+海外居留權,只需要國外的"綠卡"就行。單從操作上要比國際生容易很多,這兩種身份,也各有優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