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東西方文化不同,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存在差異,例如和孩子溝通方面,國內家長大多是“嘮叨”式,而美國的家長更注重“交流”式;從姿態上看,國內家長是以老對少、上對下的“命令”口吻,而美國家長大多是以“朋友”方式和孩子相互討論。本文麥克斯出國給大家分享兩個留學移民的案例,幫助家長們更好地理解“以何種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最優解”。
一、C先生改用西方式教育更好地與女兒相處
南加州哈崗學區教委C先生自己在東方教育體制下長大,現在卻擔任了西方世界的教育專家,他對東西方文化和教育的差別深有體會。他以自己的兩個孩子為例,老大是兒子,老二是女兒,兒子小的時候他用的是東方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老子說什么你就聽什么,沒那么多“為什么”。沒時間給你解釋,老子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老子走的橋比你走的路要長,做父母的沒有害兒女的,聽話就是了。
然而兒子畢竟是在美國學習長大的,受了西方式的教育,爸爸讓兒子長大經商,兒子偏不聽,自己選擇了法律專業,大學畢業后到了一家公司做法律顧問,讓C先生的自尊備受打擊。
老二出生后,當了教委的C先生試著用西式溝通方式和女兒交流,不再像老大那樣,只講其然,不解釋“所以然”。女兒上學的時候,他放下身段,以“朋友”的方式向女兒解釋每一件事情,不僅告訴她該怎么做,更要耐心講解為什么要這么做。在選擇大學專業時,他耐心地告訴女兒每個專業畢業后會做什么?有沒有前途,符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然后由女兒自己決定選擇哪一個大學,學什么專業。女兒最終選擇了密歇根大學醫學專業,現在成為一名頂級的手術醫生,目前正參加機器人做手術的項目研究。
C先生總結道,不能簡單地把東西方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進行歸類。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以中國留學生為例,他們在初高中的時候明顯比美國學生學業要強,但到了大學就沒有美國學生的創新優勢了,原因是中國學生大多在灌輸式教學下長大,擅長死記硬背,記憶能力比美國學生強,九九乘法口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中國學生張嘴就來,美國學生則要掰著手指算。
但美國學生在開放式家庭溝通與學習環境下長大,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普遍比中國學生要強。從初高中開始,學生上課就不再是老師“填鴨式”灌輸,而是老師設立項目主題,由學生自己去查資料,尋找解決方案,老師只是在一旁觀察、指導。這種獨立完成作業、挖掘個人潛力的學習交流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他們。
二、Z先生“嘮叨”加“棍棒”把女兒打跑
洛杉磯華人家長Z先生在女兒17歲的時候把她帶到了美國,之所以沒有提早給女兒辦美國移民,是怕孩子太小不懂事,怕她跟著美國孩子早戀、加入幫派,心想等孩子大了點,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念和價值判斷后再到美國,加上中國的基礎教育比美國好,所以他寧愿讓女兒的初高中在中國念完。
不出所料,女兒一到美國就交了男朋友,而且每天越回來越晚。Z先生和女兒約法三章,說孩子大了交男友他不管,但每天晚上必須12點前回家。女兒嘴上同意了,可是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到了后半夜兩點還沒回家。Z先生一氣之下把家門反鎖上,結果女兒對他大發脾氣,“你把家門反鎖上,就不怕女兒黑夜受凍、遭人搶劫嗎?”
Z先生反問道:“你要是知道回來晚了有危險為什么不守約在12點前回家?你到了后半夜3點才回來還讓不讓我睡覺?”兩人各執一詞,各不相讓,Z先生情急之下扇了女兒一巴掌,結果女兒第二天搬出去,和男友住在了一起,臥室內留個紙條:“我18了,可以獨立了,我搬去和男友住,以后你自己照顧好自己……
” 事情過去了半年,Z先生不時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嘮叨讓女兒產生了逆反心理,“棍棒出孝子”在美國是不是行不通了?
更多美國移民信息,歡迎關注麥克斯出國官方網站,為您收集整理各種移民小知識、海外生活攻略!也可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微信添加小助手:maxzixun 進行咨詢,可以免費獲得一份專屬的移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