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個采訪視頻,主角是羅玉鳳,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鳳姐”。她在鏡頭前很平靜地說,自己來美國15年了,還沒有拿到綠卡。
早年她遞交過政治庇護申請,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進展。這個信息其實挺出乎我們意料的,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她早就成了美國公民,或者至少也應該拿到綠卡了,沒想到現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對很多00后甚至10后來說,鳳姐這個名字可能有點陌生了,早在2010年左右時,她因為一系列出格的言論成了網絡話題人物。
當年她只是個超市收銀員,卻說自己擇偶要找清華北大畢業的,年收入要高,長相要帥。
那時候互聯網剛進入全民娛樂化時代,她的出格言論一下子就出圈了,讓她成為了當年的一代網紅。
后來她居然破天荒地去了美國,網上時不時會爆出她的照片。直到這次采訪,人們才發現她其實還沒有拿到身份。
很多人不了解的是,政治庇護這條路在美國其實非常難,聽上去像是一種“罵一罵祖國”就能留下的方式,實際上它是一套嚴格的法律制度,想拿到綠卡必須符合非??量痰臈l件。
政治庇護的核心邏輯是保護那些可能因政治、宗教、種族或者特定社會群體身份而遭受迫害的人,你得讓美國政府相信你回自己的母國后會受到傷害才行。
這種標準非常具體,不是隨口一說就能證實的。從程序上來講,庇護申請的難點有幾個:
入境后要在一年內提出申請,除非有特殊情況能解釋延遲。你的故事要能經得起核查,包括面談時的口供、時間線、新聞報道、人證物證都要對得上。
你可以在移民局主動遞交(肯定式申請),也可以在被移民法庭起訴時作為抗辯提出(抗辯式申請)。
前者要證明你的恐懼是合理的,后者要在“可能被遣返”的壓力下爭取庇護資格。很多人拿到的是工卡,但那并不等于身份。
工卡只是臨時許可,能打工、交稅,但不是綠卡,也不是合法永久居留。如果庇護被駁回,那么就有可能直接進入遞解程序。
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如果移民法官認為你的申請是虛假的,那么你就會被貼上“frivolous”(輕率、惡意申請)的標簽,進而終身無法再申請任何移民福利。
過去幾年,美國庇護系統的積壓問題也很嚴重,很多案件從遞交到面談要等三年、五年,甚至更久。不同地區差異也很大,有的法庭排期幾乎要十年才能排到。
再加上政策的波動——有時收緊,有時放寬——結果就是一大批人長期處在“等結果”的狀態,既不能自由出境,又拿不到身份。
鳳姐這種情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她遞交庇護申請,但案子遲遲未決。 在庇護階段,她可以合法居留、工作、納稅,但不能拿綠卡,也不能回國。
一旦出境,庇護身份就作廢。這樣的生活,看上去穩定,其實懸著一口氣。
很多人以為政治庇護是“窮人移民的捷徑”,其實它更像是一場漫長的官司。除了要有真實、可驗證的迫害理由,還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法律門檻高、周期長、成功率低,都是常態。
如果你只是想為家庭謀一個穩定身份,不想走那種高風險路線,美國的職業移民反而更適合。
比如EB3項目,尤其是其中的EW3非技術類別。它是美國職業移民體系的一部分,基于真實雇傭關系。
用最通俗的話講,就是美國雇主因為招不到人,可以擔保外國工人申請移民。
這個項目的優勢在于: 不要求高學歷;不需要英語特別好;崗位多為基礎性工作,比如食品加工、餐飲服務、物流包裝;只要18-45歲,身體健康、沒有犯罪記錄,就能符合雇主的招工要求。
申請流程也很清晰: 雇主先在美國勞工部申請招聘許可(PERM),確認沒有美國人愿意做這份工作;接著提交I-140移民申請;再等排期到,申請人到美國履約一年,拿到永居,全家獲綠卡。
當然,它的缺點也很現實——中國大陸申請人排期要等八九年。這個等待過程漫長,但安全。 排期期間你不需要在美國漂著,不需要冒風險,只要順序排隊。等時間到了,你履約一年,就能拿卡。這種路徑慢,但穩。
很多人聽到這里會說,八年太久了。但如果換個角度想,鳳姐都等了十五年還沒拿到綠卡。
你想走快,往往反而會走得更慢。美國的移民體系不是比誰聰明,而是比誰更有耐心、能守規矩。
政治庇護的門檻注定是高的,它不是給普通人準備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合法、可預期的移民方式,才是真正能落地的路。
移民不是一時沖動,而是長期規劃。能提前布局的人,最后往往都能在規則里找到出口。
更多美國移民項目信息,歡迎撥打麥克斯出國7*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進行咨詢,我們有專業的移民顧問和律師團隊,專業度高,實踐經驗豐富,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為您量身定做專業的移民計劃,快來咨詢吧!